近期,中小學及部分高校已陸續開學,為了學生們能安全出行,市交警支隊發布以下交通安全知識提示。
安全乘坐校車。部分學校配有校車,新學期校車司機要提前做好車況檢查。孩子應聽從跟車老師的指揮,安全上下車,不要在車內躲藏;校車司機要做好人員清點工作,切勿將孩子遺漏。家長更應監督孩子乘坐正規校車,不坐超載、無牌等黑校車。
不在車尾玩游戲。車輛有盲區,如車尾,小學學生個子小,蹲在車尾,即使車輛裝有障礙物警報提醒,也可能感應不到而發生事故。再如車輛右邊后視鏡下側,這一區域駕駛人一般難以觀察,一旦有孩子躲在這一側玩耍,極易被壓傷。
公交車上不嬉鬧。部分學生會乘坐公交車去上學,但是在公交車上嬉鬧、沖撞十分危險,尤其是車輛突然剎車時,嬉鬧的孩子可能來不及抓住扶手而摔倒。建議學生進入公交車廂后,盡量靠后走,不要聚集在上下客車門處,以免在開關門時被夾。同時,在車輛行進過程中,坐好扶穩,不嬉戲打鬧,不將身體伸出車窗,以免發生危險。上下公交車時也存在著極大的安全隱患,比如在機動車道上追趕公交車,在上下客車門口推搡,下車后不走人行橫道,突然從車頭、車尾處橫穿過街等,孩子們都應自覺摒棄。自覺在公交站臺等車,排隊有序上車,下車后走人行道,過馬路走斑馬線。
年齡未到不騎車。初高中生騎車上學的不在少數,需要注意的是,根據規定,年滿12歲的兒童可騎自行車;年滿16周歲的青少年才可騎符合國家標準的電動自行車上路,且時速必須控制在20km/h以內。而初中生年齡普遍在16歲以下,可以騎自行車,但嚴禁騎電動車。
路上不要玩手機、戴耳機聽音樂。如今,初高中生都配有手機,成了“低頭一族”,極易與其他行人、車輛發生碰撞。所以應避免邊行走邊玩手機,也不要戴著耳機聽音樂,這樣很可能在面臨險境時,聽不到車輛鳴笛等提醒而發生事故。
結伴上下學更安全。孩子自己上下學,最好能邀上三五好友一同出行。不過切勿并排行走在機動車道上,或在路上打鬧,這樣極易導致后方來車剎車不及,撞上學生。一定要走在人行道上才更安全!
文明過馬路很重要。相關調查顯示,在所有明確了出行目的的未成年人交通事故中,過街時發生交通傷害的比例最高。學校和家長要做好宣傳教育工作,家長尤其要做好榜樣,過街時走斑馬線、地下通道、天橋等過街設施,切勿跨越護欄,突然、隨意橫穿。
高校學子要謹慎,拒不搭乘黑車。乘坐長途巴士返校的大學生,一定要在客運車站內購票,搭乘符合規定的車輛,不要在站外搭乘“黑車”。此外,乘車過程中留心觀察車況,發現司機超載超速、站外拉客,或旅客攜帶了違禁物品,應及時制止或報警。還有部分學生會包車返校。非法包車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如駕駛人可能沒有駕駛證、營運資質,一旦發生意外,學生的權益很難得到保障。
乘車系好安全帶。乘坐客車返校的學生,落座后要系上安全帶。很多案例表明,坐大巴發生事故,不系安全帶的死亡率遠高于系了安全帶。這是因為,在發生碰撞時,安全帶可將人“綁”在座位上,避免飛出,起到一定的防護作用。
女生最好結伴行。女生外出,注意穿著適當,切忌露富,貴重飾品盡量不要佩戴;保持電話通暢,告知親友自己的行程;盡量避免夜間獨自出行,不搭乘黑車;保護個人隱私,不隨意泄露;最好有同伴一起出行,不要和陌生人拼車。
若是搭乘的士,女生可記下的士車牌號,并告知家人朋友;不要一上車就睡覺或玩手機,應隨時注意行車路線,發現不對時要提高警惕。
農用車、貨車不可坐。根據規定,農用車、貨車不能用于載客。這些車輛安全防護系數低,如農用車,沒有安全帶,乘客得不到基本的保護,一旦出現事故極易受到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