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文超 屈會峰 查斯敏
年終歲尾,寒氣未褪,丹鳳縣千余名干部卻活躍在田間地頭、村組院落,一場“下基層、摸實情、問計于民,獻愛心、送溫暖、幫民解困”的“上門納諫”活動正如火如荼地開展。丹水鳳山處處涌動著謀求突破發展的滾滾春潮,積蓄著推動后發崛起的勃勃生機。
“作為國家級‘關中—天水經濟區’的一部分和商丹循環工業園區的核心區,丹鳳已躋身國家戰略發展層面。生態、區位、資源優勢集中凸顯,蓄勢待發、后發居上的崛起之勢已經形成,加快推進商丹一體化進程的號角已經吹響。”剛剛走馬上任的丹鳳縣委書記李選良如是分析丹鳳發展的深刻“背景”,滿懷激情、信心百倍地面對機遇與挑戰。經過一個多月來與縣委、縣政府班子的集體“謀劃”,縣委全委會描繪的“突出兩大主題,主攻三大重點,實施四大戰略,力促五大突破”的宏偉藍圖已經成為激勵全縣30萬干部群眾實現率先突破發展的“航向標”。
兩區:循環工業“大舞臺”
剛剛閉幕的省十一屆人大三次會議傳來喜訊,丹鳳縣20萬噸海綿鐵生產線已躋身全省2010年重點建設項目“大盤子”,將成為唱紅丹鳳工業經濟的“領銜主演”。縣上積極研究“關中—天水經濟區”和商丹循環工業園區建設布局和投資導向,以礦產建材、果酒食品、電子化工、農產品加工四大產業體系10大重點項目為“主角”,即龍橋公司新建水泥生產線、葡萄酒莊、皇臺銅礦技改續建、宏巖鐵礦擴建、豪盛礬礦片釩加工、興農合作社肉牛屠宰、山茱萸系列產品開發、瑞豐2萬噸絲膠瓦楞紙項目,依托東河生態產業園和商棣產業轉移園,加大對縣內鐵礦、釩礦、石墨及石灰石等資源的開發整合力度。選擇龍橋水泥等典型企業開展“生態工業”試點,引導和促使企業研發循環產業鏈條下游產品、終端產品。建立金融企業發展獎懲機制,獎勵金融“功臣”,加大對企業的“輸血”力度。力爭年內新增2戶產值過億元企業,創建龍橋水泥、丹鳳葡萄酒兩個省級名牌產品,實現工業總產值18.5億元。
“兩創”:古寨山城靚起來
“商丹一體化”是我省實施關中-天水經濟區規劃、推進區域協調發展的重大戰略構想。“城市擴容”工程正是丹鳳縣今年推進“商丹一體化”的“破題”之舉。今年,該縣將以創建“省級衛生縣城”和“省級文明縣城”、“兩城聯創”為抓手,一手抓好市政建設,拉大城市框架,注重“形”的塑造;一手抓好文明創建,提升城市品位,注重“魂”的提升。努力打造形神兼備、宜居和諧的“活力丹鳳”、“錦繡山城”品牌。按照建設山水生態文化旅游城市的定位,啟動“城市建設管理年”活動,按照“東擴、西延、北改”的思路,著力抓好“一江兩岸”新區建設、舊城改造,實施江濱公園、丹江大酒店、江濱南路西延工程,啟動環東路、西風和江南小區商品房建設,拉大城市框架。實施縣城垃圾處理廠建設,啟動建設縣城污水處理廠。實施棣花鎮省級重點鎮建設,抓好竹林關、商鎮等其他建制鎮建設,加快城鄉和商丹一體化進程。
“三脈”:秦嶺最佳旅游地
丹鳳作為水旱大碼頭,曾有“天下第一寨”之美譽。商鞅、四皓、賈平凹,名人“效應”堪稱旅游“金招牌”。獨特的生態資源,擁有國家中央公園——大秦嶺中的天賦美景。圍繞“古寨、名人、生態”三大優勢,該縣將以生態建設構筑“綠脈”,以文化建設塑造“文脈”,以水系建設打造“水脈”,力爭打造“秦嶺最佳旅游目的地”。在“綠脈”建設上,全面加強生態建設,加快312國道棣花至縣城沿線及縣城城區、丹江漂流沿線區域綠化和天保、長防林、退耕還林等重點工程建設。在“文脈”建設上,加快建設賈平凹文學藝術館,實施龍駒古寨老街改造、鄉村游等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項目,拍攝電視宣傳片《龍駒古寨》,探索開發“丹鳳大舞臺”等演藝平臺,打造《丹鳳朝陽》精品演藝產品。在“水脈”建設上,以“西北第一漂”丹江漂流為龍頭,抓好龍駒寨國家級水利風景區、丹江國家級濕地公園建設,以“秦風楚韻”為賣點,實現旅游業的大跨越、大提升。力爭全年實現旅游接待80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2.4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