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峰
工業經濟是縣域經濟發展的主要助推器,工業興則縣興,工業強則縣強。沒有工業經濟的先行突破,就不會有縣域經濟的整體突破。洛南經濟發展的重點在工業,難點在工業,希望和出路也在工業。只有把工業經濟這篇文章做好,才能促進建設陜南工業強縣戰略目標的早日實現。
要實現建設陜南工業強縣的奮斗目標,必須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不斷完善工業發展思路,進一步加大“工業強縣”戰略實施力度,不斷強化工業在縣域經濟中的主導地位.堅持以新型工業化為重點,以全面推進民營化為主線,以新型工業化帶動農業產業化,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和產業優勢,大力調整工業經濟結構,按照做強礦產業、做大食品業、開發加工業三大工業主導產業布局,啟動建設一批重大工業項目,不斷壯大工業強縣的支柱實力。
發展工業經濟,必須堅持立足產業基礎,發揮資源優勢,促進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經濟優勢。我縣礦產資源豐富,發現各類礦產品38種,其中鉀長石儲量居全國第一,金礦產量居全省第三,鉬金屬量潛在價值高達2000多億元。我縣地跨黃河、長江兩大流域,是全國速生豐產林和核桃基地縣、全省畜牧產業示范縣、中藥材規范化種植示范縣、優質烤煙示范縣,開發特色產業具有一定優勢。“四廠一院”等大型國防廠子整體搬遷后,留下了大量閑置的國有資產,盤活這些資產,為重新振興洛南老工業基地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經過多年發展積累,洛南縣已經形成了一批較有規模和競爭力的支柱產業、龍頭企業,形成了一批懂經營、懂技術、會管理的企業家隊伍和專業人才,這些都是加快工業發展的內在動力。
項目是產業發展的載體,是經濟發展的助推器。洛南縣工業項目建設要突出礦產業、食品業、加工業三大領域,積極培育一批工業企業梯隊。要按照做強鉬業、做大鐵業、挖掘黃金、開發非金屬的思路,加強鉬產品系列開發、鐵資源整體開發、金資源增儲開發和非金屬骨干產品研發,加快建設九龍公司、西部鑫興、秦嶺公司、煉石公司等鉬選生產線技改擴建項目、龍鋼公司木龍溝鐵礦970米以下鐵礦開采項目、保太鉛礦2000噸鉛精粉技改項目、萬噸娟云母生產線建設項目和秦豐公司擴建項目等。要依托畜、果主導產業,以生豬、核桃、洋芋等加工為主,加快財安公司百萬頭生豬屠宰項目建設、飛鵬生態食品公司核桃油生產線項目建設、成華公司馬鈴薯精淀粉深加工項目建設。在加工業方面,以紙槳、蠶絲業為主,加快鑫元紙業9.8萬噸紙槳板生產線項目建設、九洲繅絲廠項目建設。通過工業項目的有力實施,積極培育支撐洛南經濟發展的大企業,努力把九龍、西部鑫興、財安食品公司培育成10億元龍頭企業,把秦嶺、九州、鑫元紙業、銅馬公司培育成兩億元骨干企業,把煉石、鑫元金礦、洛河建材、龍鋼、飛鵬公司培育成億元集群企業,打造洛南“三四五”億元工業企業艦隊。
產業結構單一,“工業礦業獨大,礦業鉬業獨大”是我縣工業發展面臨的最主要矛盾。因此,必須實施經濟轉型,調整工業結構。要根據國家促進資源型地區可持續發展的政策,按照傳統產業新型化、新興產業規模化的要求,加大結構調整力度,努力實現由礦業主導向多業并舉轉變、由金屬礦開發為主向金屬開發與非金屬開發并駕齊驅轉變,由不可再生資源開發向可再生資源開發轉變等。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進一步優化全縣工業結構,挖掘金礦、鐵礦、建材、煤炭等傳統優勢產業。著力推進非金屬骨干產品研發,啟動實施鉀長石中試項目,做好麥飯石、螢石、絹云母、硅石等非金資源重大項目的策劃和招商。集中力量確保百萬頭生豬綜合深加工、核桃油加工、洋芋精淀粉加工等產業項目早日投產,加大洛源豆腐干、王嶺粉條等特色農產品開發力度,加快建設“洛”牌系列食品工業集群。同時要努力轉變發展方式,要認真研究國家資源安全環保有關政策,不斷提高我縣礦產資源利用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為安全發展、科學發展、和諧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從而改變以資源消耗、生產要素增長乃至犧牲環保安全實現經濟增長的粗放方式,實現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的集約化的“綠色”發展方式。(作者系洛南縣縣委常委、副縣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