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立憲 劉云鋒 程 剛
近日,洛南縣洛源鎮澗坪村的養豬致富能手劉德榮正式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這是該縣實施“五項工程”,把農村中的“土專家”、“田秀才”、科技致富示范戶等各類率先致富的能人納入重點培養對象,使其成為“領頭雁”帶領群眾發家致富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洛南縣緊扣改革創新主旋律,不斷創新活動載體,豐富活動內容,努力加強和深化“富民和諧”黨建主題活動,實現了黨的建設和經濟工作互動雙贏。
按照黨的十七大關于“建立健全城鄉黨的基層組織互幫互助機制和黨內激勵、關懷、幫扶機制”的要求,該縣制定《洛南縣城鄉黨組織結對幫扶互聯共建工作實施方案》,確定組織部、財政局、農業局等108個縣直部門(黨委)及企業黨組織與25個鄉鎮的108個村黨支部開展結對共建活動,并把互聯共建作為縣直部門年度目標責任考核的重要內容之一,實行定期考核、定期通報,確保聯建活動取得實效。截至目前,縣級部門黨組織共為幫扶村投入資金158萬元,辦實事754件。同時,建立“企業聯農村,共建新農村;企業老總或企業內有幫扶能力的黨員聯農戶,共建小康示范戶”機制。九龍礦業公司包扶石門鎮黃龍鋪村后,為黃龍鋪村修建了13間三層村級活動室,硬化活動室廣場1000平方米,投資辦公用具14萬元;陜西熙瑞公司出資38萬元對陳澗村的村級道路進行了硬化;秦嶺鉬業有限責任公司出資30萬元,修建古城鎮紅旗村小學教學樓。
立足于讓“支部強起來,黨員干部干起來,產業興起來,村民富起來”的目標要求,該縣積極探索和實施“支部+協會+黨員示范戶”的黨建經濟發展模式,他們在廟臺鄉建立“支部+產業合作社+黨員示范戶”的富民模式示范點,指導陳莊村在去年新建的活動場所中建立蠶桑產業合作社,入會會員達到80名(其中黨員18名),服務桑農243戶,在合作社內設立理事會、監事會和經營部,今年共為桑農組織購買耕作機械19臺、化肥6.5噸。各鄉鎮黨委借鑒廟臺鄉的工作經驗,圍繞畜、煙、果、藥、桑等主導產業,共組建各類產業協會193個,擁有會員1.86萬戶。全縣先后培育一村一品專業村300個,發展烤煙6.5萬畝,新栽良桑6000畝,核桃高接換優10萬株,引進良種豬5000頭,新發展中藥材1.5萬畝,共建立黨組織科技示范基地2556個,培養黨員科技致富示范戶5658戶,帶動3.8萬戶農戶逐步走上了致富路。
該縣在縣級部門黨組織、鄉鎮黨委、村黨支部和有承諾能力的黨員中全面推行“四級承諾一評議”活動,共發放基層組織和黨員服務群眾“記實卡”15130冊,各鄉鎮黨委、縣級部門黨組織、農村支部和有承諾能力黨員四級承諾事項累計達到15923件,目前已落實15612件,在承諾事項評議中,群眾的滿意度達到98%以上。景村鎮齊坡村黨員何銀鎖從“小事”承諾,自發承擔800米道路清掃和61株路旁樹的管護工作。種煙能手李樹林,幫助貧困群眾發展烤煙,讓他們走上了致富路。在“三帶三包三培養”活動中,各級黨組織發展產業大戶萬余戶,培養黨員科技致富示范戶5658戶,黨員幫扶貧困戶2650戶,參與調解民事糾紛,化解矛盾168件,培養入黨積極分子289名。積極開展黨員“設崗定責創紅星”活動,他們在全縣383個農村基層黨組織5232名奉獻意識強、群眾威望高、有一定專長的農村無職黨員中開展“設崗定責創紅星”黨建活動,根據農村工作實際,按照個人自愿,設置經濟發展、村務監督、技術信息服務、環境衛生、科技網絡等十二個崗位,每個崗位明確了具體職責,并建立考核管理、監督約束、技能培訓、獎懲激勵機制。根據對黨員履行崗位職責情況的評議考核,由群眾公開評議,確定黨員的星級,并實行動態掛牌管理。去年以來,全縣各級黨組織共評選各類紅星黨員千余名,紅星黨員已成為該縣新農村建設的中堅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