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衛 樊長宏 周文治
地處丹鳳、山陽、商南三縣結合部的陜南名鎮竹林關鎮,著力于平安創建工作,保穩定、促發展,打造“丹鳳小江南”地方名片,營造出一片群眾安居樂業、社會和諧發展的新氣象。
保住一方平安就是政績
丹鳳縣竹林關鎮有16個村5531戶2.2萬余人。近年來,鎮黨委、政府一班人堅持第一要務抓發展、第一責任保穩定,以平安創建活動為載體,整合各方力量,設立安全生產、信訪、社會治安管理等三道“防護網”,著力打造保平安、保穩定的“銅墻鐵壁”。鎮上進一步完善和理順平安創建工作的體制和機制,明確黨委書記、村支部書記和各單位的負責同志創建工作第一責任人,實行“一崗多責”,使轄區村、組和機關單位做到層層有機構、有制度、有網絡、有措施,讓平安創建工作成為各級組織的基礎工作。如今,在竹林關鎮,平安創建工作如同一條線連接千家萬戶,處處有人操心牽頭;安全生產、越級信訪、治安防控等三項工作成為三條“高壓線”,也是干部履職的底線。
構建和諧社會的抓手
該鎮突出以宣傳教育為先導,把宣傳教育貫徹于整個創建工作的始終。采取刷寫標語、懸掛橫幅、發放資料、辦黑板報等形式,營造氛圍,提高群眾知曉率。今年來,鎮上在鎮街和丹竹、黃郭公路沿線等重要地段,設立噴繪宣傳牌四個,出動宣傳車182車次,并利用集市日設立宣傳站,開展政策法規咨詢宣傳。針對鎮村干部工作不規范、職責不明確的問題,專門舉辦包村、包戶干部和中心戶長平安創建專題培訓班,進一步強化基層基礎工作。今年來,鎮上把“平安創建”與開展好班子創建活動、作風建設年活動及新一輪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結合起來,進一步理順創建工作機制,推行目標責任制管理,實行領導包片、包重點案件和干部包戶責任制,夯實鎮村干部抓社會穩定工作的責任。鎮平安辦與鎮村干部簽訂年度創建目標“軍令狀”,與各村、各單位簽訂承諾書,完善村信訪治安調解員管理辦法和考核指標,進一步推進平安創建的機制創新。建立戶情民意信息月報制度,由包村干部和村級信訪治安調解員每月將轄區安全生產情況、不穩定因素和矛盾糾紛排處情況向鎮平安辦上報。鎮上定期召開公安、法庭和相關單位參加的聯席會議,通報情況,分析案件,研究工作措施。實行領導包抓信訪案件調處制度,對村組無法消化有上訪苗頭的矛盾糾紛,由鎮上一名領導帶隊,組成專門調處班子,負責案件辦理和穩控限時結案。實行問責制度和回訪制度,對于一些重要和情況復雜的案件,在調處后進行回訪,確保調處結果及時兌現,徹底化解矛盾。堅持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和領導大接訪活動,以集中處理問題。該鎮采取“五戶聯防聯保”的模式,以地域和群眾居住情況,按照就近就便的原則,以五戶為單位,確定鎮、村干部包戶聯系,設立中心戶長負責聯防聯保工作。戶與戶之間有了矛盾糾紛,其它戶共同做化解工作。由此確保糾紛不出院落、不出村組、避免越級上訪。在此同時,建立四級分層穩控網絡。具體是:第一層為群眾聯訪層,由中心戶長負責;第二層為基礎層,由包片領導、包村干部、村干部組成;第三層為保障層,由鎮平安辦牽頭,由派出所、司法所、法庭組成;第四層為鞏固層,由鎮黨委領導牽頭,黨委會成員集體組成。通過分片包抓和層層設防,使黨委、政府保平安、保穩定的措施落到實處。
百姓事兒記心頭
竹林關鎮始終堅持以人為本,落實平安創建工作的各項措施,使各級干部心系百姓苦樂,為群眾排憂解難,辦實事、辦好事。洞底村原支書李世治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任職期間,個人工資以及為村上修路欠資4500元,多年來一直得不到解決。在大接訪活動中,鎮黨委書記彭霞珍、鎮長李建利親自上門專題辦案。在核實情況后,擠出經費一次性予以解決。張塬村宋治全在硬化門前道路中,因路面還未凝固,被村民李根良的羊群踩踏受損,便一氣之下將李的4只羊打死。村里人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鄰里鄉親都覺得不好插手管。李雖覺得有過錯,但覺得自己損失太大,便產生上訪的念頭。鎮平安辦得知這一信息后,組織派出所、法庭、司法所干部上門調處。通過耐心講法說理,使宋治全主動承擔李根良2000元賠償。而李被鎮上一心為民的夯實工作精神所感動,主動退給宋200元,兩人握手言和。據統計,今年來,鎮村兩級共排查調處各類矛盾糾紛55起,其中有53起已妥善得到處理。鎮上開展安全生產排查活動,對爆破物品管理、農鼠藥市場清理等專項檢查120余次,整治各類不安全隱患21處。竹林關派出所以創建工作為契機,開展“破大案、保平安”專項行動,被群眾譽為“保護神”。在開展校園周邊環境、廢品收購點、出租房屋專項整頓中,及時發現了一批案件線索,先后破獲盜割通訊電纜案、搶劫中學生案、摩托車偷盜團伙案等一批有影響的刑事案件,有力打擊違法犯罪分子。今年前三個季度,轄區治安刑事發案率均有較大輻度下降,群眾對治安情況滿意度大大提高。今年8月,竹林關鎮被縣委命名為“平安鄉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