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州區委書記朱崇和
2009年7月16號
2009年6月25日,國務院正式批準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方案,商洛被規劃其中,經過研究探索,商州區委書記朱崇和結合當前形勢和商州自身優勢特點,總結出一條適合商洛踏上“關天經濟高速路”的發展之路。
關中-天水經濟圈將商州納入,這是商州參與經濟、社會生活的一件大事。商州將由“陜南突破發展”進入“關中率先發展”,承接關中、天水產業輻射,爭取國家扶持,享受招商引資、引進人才等優惠政策,有望成為該板塊東南新的增長區,起全方位示范帶動作用。
關中-天水經濟圈是一條“高速路”,要上路還必須開好的車。商州上路,就要從“拖拉機”變“汽車”,這既要抓住政策機遇,又要結合自身優勢。
商州的優勢主要有以下四點:一是商州自古就是大西南通往東北的通道,隨四條三段高速公路開通交通更加便利,作為全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區位優勢明顯。二是生態優勢,地處秦嶺南麓,跨黃河、長江兩流域,現森林覆蓋率為60%,生物多樣,又是南水北調重要的水源涵養區,建設秦嶺生態旅游、西安市民的第二生活區。三是人力資源,全區每年新增1萬多勞動力,從事勞動密集型產業前景廣。四是環境發展優勢,即“23456”發展思路:和諧穩定、突破發展兩大主題;城鎮增容、農民增收、政府增稅;農民人均收入、財政收入、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GDP總量四個突破;生態立區、產業富區、工業強區、科教興區、開放活區五大戰略;培植產值、工業經濟、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對外開放、社會事務六個方面有所突破。
商州據此制訂一個中心、兩個區域、三個園區、四大經濟、五大板塊、六大支撐的思路。即突出率先突破發展中心;打造全市經濟核心區、成為西安市民的第二生活區;正建設循環工業園、農特產品物流園,規劃生態農業示范園;發展現代材料工業、綠色食品生產、生態旅游業等。
同時,經濟圈的提出也帶來壓力和挑戰。隨著高速公路開通,商州已經融入關中經濟圈。而作為國家級貧困縣區,要進入國家級開發區,人們觀念、發展經驗、經濟總量、受教育程度等都需要進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