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之窗訊 (蔡 銘)為提升廣大干部群眾整體素質和鎮村(社區)文明程度,進一步鞏固擴大市級文明縣城創建成果,山陽縣城關鎮以實施三大工程為突破口,緊抓關鍵,借勢發力,有力推動全鎮經濟社會科學跨越發展,為創建省級文明縣城、建設美麗幸福城關奠定堅實基礎。
“文化工程”提升素質。本著“實用、美觀、經濟”的原則,在村(社區)建設農家書屋、文化大院等一批公共文化活動場所16個,籃球場、乒乓球場等農民健身廣場12處,并配備健身器材,實現文體設施全覆蓋。在機關、企業、學校、村(社區)等設立文明教育“大課堂”,通過聘請專家、講師授課,向群眾傳播先進文化、文明禮儀及安全、衛生、法律、保健等專業知識。扎實開展群眾性文體活動,組建老年秧歌、群眾書畫、少兒合唱民間文藝隊伍等。
“整治工程”優化環境。開展環境衛生專項治理活動,徹底清理鎮內主次干道、背街小巷、房前屋后、建筑工地、道路兩側綠地“三堆”。建立村(社區)級保潔隊伍,使通村(社區)公路達到路路都有保潔員。專業化管理,市場化運作,對大街小巷、集貿市場、主要干道的日常保潔實行委托服務外包。緊抓春季植樹造林時機,以經濟片林建設為基礎,以農村林網更新為突破,實現春季植樹造林1200萬余株,發展經濟林36000畝,荒山綠化20000畝,退耕還林23000畝。依托馮家灣、桃園等村無公害蔬菜示范基地和葛條、伍竹山區生態林果基地,著力打造城關生態農業全新格局,“生態大鎮”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文明工程”凸顯和諧。圍繞“講文明、樹新風、促和諧”主題,突出和諧理念,培育和諧精神,倡導和諧風尚,形成促進和諧人人有責、和諧社會人人共享的生動局面。廣泛開展社會公德、家庭美德和現代文明知識等系列宣傳教育,提升全社會文明程度;開展籃球、乒乓球、演講比賽等農民健身讀書系列活動和“好媳婦,好婆婆”、“好親鄰,好妯娌”、星級文明戶評選等活動,大力弘揚互敬互愛、互幫互助文明新風;在機關、村(社區)級開展“文明窗口”、“文明村莊”、“文明社區”創建活動,引導干部群眾懂禮貌、知禮儀、重禮節。開展“向不文明行為說不”宣傳整治行動,破除傳統陋習,倡樹“ 人人參與文明創建、個個爭當文明村(居)民”新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