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貴陽6月18日電 (周燕玲)仲夏時節,位于貴州省畢節市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的馬擺大山,風景如畫,高聳入云的99臺“大風車”猶如一只只矯健的雄鷹,盤旋于天際,每年可“轉出”30500萬度清潔能源。
貴州森林覆蓋率達62.12%。 瞿宏倫 攝“葉片轉動的同時,風車內部的增速機提升旋轉速度,帶動發電機發電。”貴州龍源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劉軍說,公司6個風電場十年來累計在貴州貢獻清潔電力90.64億千瓦時,減少二氧化碳排放872萬噸。
昔日的貴州曾很長一段時間都被打上無“風”標簽。作為曾經的火電“老將”,劉軍也從未想過風電也能爬到貴州的山頭,轉得“風生水起”。
圖為貴陽市觀山湖公園。 瞿宏倫 攝“與北方平原相比,風景秀麗的貴州溝壑縱橫、山高路陡。”劉軍說,在貴州發展風能幾乎是一個山頭一臺風機,每個山頭都要修路才上得去,因為威寧海拔較高,下雨天起霧時僅能看見馬路牙子。
然而,10多年來一群來自天南海北的“追風者”在山高谷深的貴州,從“破零”到大范圍“馭風”,建成了100余個風電場。有關數據顯示,一臺“大風車”每年能產生出300多萬度的電,可供1400多戶家庭全年的用電,相當于一年節約400多噸煤,減少了900多噸二氧化碳的排放。
風力發電不僅為貴州帶來環保能源,隨風律動的巨大風機在藍天白云的映襯下,更成為群山環抱中的一道獨特風景,助力貴州旅游發展。高原風電場僅是貴州向“綠”而行的縮影,作為中國首批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貴州近年來持續發力,跑出低碳轉型綠色發展“加速度”。
數據顯示,近十年來,貴州森林覆蓋率提高20個百分點,累計實施新一輪退耕還林工程造林1695萬畝,退耕還林面積居中國第一;累計治理石漠化1.31萬平方公里,石漠化土地減幅達43%,石漠化治理面積居中國第一。
此外,貴州通過加強全域自然生態系統保護,建成各類自然保護地314個,生物多樣性豐富度居中國前列。荔波茂蘭、施秉云臺山、赤水丹霞、江口梵凈山先后成功申報世界自然遺產,世界自然遺產地數量居中國第一。
青山變“金山”,貴州還進行精妙“碳”索。2022年2月,黔西市誕生了貴州省首張林業碳票,據測算此張林業碳票覆蓋3.3萬余畝樹林,碳減排量13.573萬噸,預計可實現碳交易價值305萬元左右。
圖為貴州銅仁至梵凈山慢行系統鄉愁綠道。 李鶴 攝2022年6月18日,第六個“貴州生態日”如約而至,一路向“綠”的貴州,自設立生態日以來“顏值”不斷攀升:綠色經濟占比45%;森林覆蓋率達62.12%;主要河流監測斷面水質優良比例為97.7%;9個中心城市AQI(空氣質量指數)優良天數比例平均為98.4%……
優良生態環境是貴州最大的發展優勢和競爭優勢,2022年1月,國務院印發《國務院關于支持貴州在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上闖新路的意見》(國發〔2022〕2號)明確賦予貴州“生態文明建設先行區”的重任。貴州將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筑牢長江、珠江上游生態安全屏障,科學推進石漠化綜合治理,構建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不斷做好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篇大文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