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財經6月18日電 (夏賓 許亞倩 楊辰凌)記者17日從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獲悉,中國工業軟件發展迎來政策窗口期。
工業軟件是提升工業發展質量和效益的必備工具,是支撐現代工業體系發展和創新的關鍵,同時也是中國軟件產業鏈的突出短板。
對此,中國官方已部署了重點突破工業軟件、提升工業軟件供給能力、開展工業技術軟件化推廣、完善工業軟件產業生態等任務。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專家表示,當下,中國工業軟件發展迎來政策窗口期,如市場規模迅速擴大,創新成果不斷涌現,骨干企業實力提升,產業聚集效應凸顯,融合應用日益深化。
但與此同時,中國工業軟件發展仍面臨諸多挑戰。如產業鏈供應鏈脆弱,工業軟件產品多為中低端產品和二次開發為主,EDA和CAE等關鍵研發設計類軟件的能力難以支撐下游先進制造業發展;產業基礎薄弱,幾何內核和多學科仿真等關鍵共性技術缺失,原始創新和協同創新機制亟需建立;工業軟件行業應用需進一步深化,工業軟件應用效益和國產軟件應用比例偏低,制約中國工業化與信息化深度融合;工業軟件企業競爭力亟待提升,企業小、散、弱且多為下游集成開發的態勢需進一步優化;工業軟件發展環境仍需完善,特別是知識產權保護意識薄弱,工業軟件復合型人才供給不足,制約創新發展。
鑒于此,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專家表示,應該多措并舉,合力發展工業軟件。
在攻堅重點軟件方面,專家建議,集中優勢資源優先突破影響下游企業研發設計能力和生產控制水平的工具系統,補足計算機輔助設計和仿真、電子設計自動化、工業控制系統、嵌入式軟件等關鍵基礎軟件短板;突破三維幾何建模引擎、約束求解引擎等關鍵基礎組件;加強共性技術研發,研發應用數據庫和編程接口,提高系統互操作性;針對工業軟件共性需求,建設算法庫、組件庫和通用模型庫。
在供需對接方面,專家表示,要堅持“好軟件是用出來的”,推進工業軟件在重點行業和場景應用推廣,暢通工業軟件供需通道。加速工業技術軟件化進程,鼓勵應用企業和工業軟件企業聯合開發迭代,開展應用適配攻關,健全測試評估和全生命周期服務。加強對下游半導體、機床、航空航天和新基建等行業的專業化開發支撐;實施智能建造能力提升工程,促進建筑行業信息模型等軟件場景化深度應用。
在提升保障水平方面,專家表示,要提升工業軟件工程化和標準化能力,開展工業軟件工程化能力試點示范,推廣先進技術和方法。加強工業軟件質量和成熟度標準建設,健全工業軟件質量和成熟度標準體系,建立國家級標準驗證檢驗檢測點,支撐測試驗證、質量分析和評價能力有效提升。提升工業軟件價值社會認知,保障工業軟件知識產權,打擊軟件侵權盜版。
在創新能力方面,專家建議,提倡大型工業企業和工業軟件龍頭企業為創新主體,建議聯合高校院所組建聯合創新體,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圍繞重點工業軟件加速創新成果產業化。加快工業軟件特色化示范性軟件學院人才培養;鼓勵軟件企業深化校企合作,促進緊缺人才企業培訓;依托國家軟件人才公共服務平臺,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和研發團隊。逐步開展工業領域的信息技術應用創新工作。
此外,完善開放生態也是業界關心的話題。如建設開源生態,基于國內開源社區,培育工業軟件重點開源項目,實現共性技術和核心組件的共研共享。提升企業參與生態建設積極性,鼓勵工業企業內部孵化并獨立分拆工業軟件企業,鼓勵大型工業軟件整合行業研發資源,支持中小工業軟件企業深耕特定行業領域。加強區域生態建設,積極推進特色軟件名城和工業軟件名園建設工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