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棉棉 郭淼)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要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并指出:國有資本、集體資本、非公有資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經濟,是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實現形式。半年來,中國石化、中國航油、國家電網、中國移動等大型國企都在紛紛加速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目前,混合所有制改革都取得了哪些成效?又將為中國經濟描繪出怎樣的藍圖?
無論是中石化、還是中石油,以及國家電網、工商銀行等等,都是一定程度上坐擁體制內“天然優勢”的國家隊。如何保持這些行業巨頭的創新能力與競爭力,持續深化國企改革?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說,答案就是混合所有制。
厲以寧:混合所有制是我們今后長時間的基本經濟制度,這在大政方針有明確的規定,信心首先來自對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的信心。
今年上半年,中國石化率先啟動以增資擴股的方式引進民營、社會資本,對油品銷售業務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并明確要在今年第三季度之前結束融資。中國石化新聞發言人呂大鵬介紹,民營資本和社會資本至少持有30%的油品銷售業務的股份,如果參與者比較踴躍,比例有可能進一步調整。
呂大鵬:我們的業務設想,油品銷售的板塊,要從單純的油品銷售供應商向綜合性的服務商轉型。我們有三萬家加油站,還有兩萬多家便利店,還有八千多萬張的加油卡,這些渠道和平臺都非常好。但是不是我們傳統的業務。
以目前油品銷售業務板塊的收益,投資者眼中的中石化絕對屬于“好女不愁嫁”的級別。但是“新婚過門”前,中國石化昭告天下,給聯姻者定下了三個標準。
呂大鵬:對跟我們業務有互補性的產業投資者優先考慮,比方說做電商的,做物流的,做便利店的,這些可以優先考慮,第二類優先考慮的是國內的投資者,第三類優先考慮的是惠及到老百姓的投資者。
混合所有制為盤活國有資產存量、促進經濟速度增長的同時,也為政企分開創造了條件。企業不再是單一國有經濟的利益載體,而是不同經濟利益主體相互制衡、相互協作的產物。“一家獨大”、“一言九鼎”的場面將越來越少。國資委研究中心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部部長王志鋼說,混合所有制更有利于完善企業法人制度。
王志鋼:現在的董事會中結構是有級別的組織,總經理說過后,副總經理就不敢說了,而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后,在董事會中就會形成不同資本的主體代表。
在國企和民間資本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中,股份比例是如何確定的?國有企業又拿出哪部分業務作為混合所有制的試點?混合所有制將又將為中國經濟描繪出怎樣的藍圖?
百米長的巨大船身,白色駕駛室和桅桿映襯著浩浩長江水,一路向前,這是隸屬于重慶澤勝船務公司的遠洋9604號貨輪,和其他貨輪一起正在運送航空燃油,他們共同為我國長江沿線,20多個機場提供了穩定的航油保障,而這個重慶澤勝船務公司正是在混合所有制模式下,由中國航空油料集團公司與作為民企的重慶澤勝集團各占50%的股份,大膽合作的結果,澤勝船務副董事長任澤勝坦言,股份比例曾是雙方合作之初最大的瓶頸。
任澤勝:如果他是作為大股東,我們可能做民企發言權都比較少,這對于經營上來有一些影響。
股份比例意味著企業內部“實打實”的話語權與經營權。因此,就出現了民營資本入股少,怕被國有資本吃掉;民營資本入股多,又恐怕出現國有資本流失的尷尬。但是,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執行副院長劉勝軍認為,國企現在拿出了有吸引力的“底牌”和誠意來吸引民資,必然會加速混合所有制推進的腳步。
劉勝軍:如果你拿10%的比例,我是沒有興趣的。給50%的股份是有吸引力的,民營企業有非常大的投資熱情。這對我們的經濟是非常重要的。
國企混合所有制的開放程度,也是公眾關注的焦點。國家電網向社會資本開放的領域,由于盈利前景不明朗,被認為混合所有制“避重就輕”,沒有涉及核心業務和利益。同樣類似的質疑聲也出現在中國石化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對此,國資委研究中心副主任彭建國解釋稱,混合所有制改革要先易后難。
彭建國:選擇一些基礎相對比較好的企業,領導班子比較強、經營狀況比較好;第三就是企業本身的業務板塊相對清晰。
目前國資委已經確定中國醫藥集團總公司、中國建筑材料集團公司為試點企業。其中,中國建材所屬企業中混合所有制比例達到了85.4%,用少量的國有資本撬動大量的社會資本,帶動民企共同成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副所長張文魁表示,未來針對企業集團的整體式混合所有制改革將成為主流。
張文魁:混合所有制不是拉民間資本裝點門面,更不是讓民間資本來分食壟斷資金,而是要真正實現機制轉化。如果我們不去對國企的母公司進行整體的混合所有制改造,留一個全資的母公司,實際上是留了一只抓岸的手,這個企業是游不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