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中國的電視劇行業正在經歷一場“冰與火”的考驗。作為傳統媒體的電視臺黃金檔與新興媒體的視頻網站制播劇之間,在相關政策與市場環境同時發生改變的基礎上,在爭奪觀眾和廣告主的較量之中發生著劇變,正在等待更多參與者、消費者和觀察者去完成各自的戲份。其中,電視臺、電視劇制作方和視頻網站在這場博弈中迸發了很多新思路,創造了更多新生產模式,讓人期待。
2015年對于中國電視劇行業來說,最重要的政策變化便是電視劇播出將從實行了10年的“4+X”變成“一劇兩星”。電視劇首播平臺由原來的四個上星衛視減少到了兩個,一方面將導致電視臺的購劇成本上升,另一方面會造成電視劇的制作經費有所下降。如何在這種情況下保障甚至提升電視劇的質量,值得思考。
而另一方面,電視劇觀眾的觀劇習慣正在不斷改變。網絡進入寬頻時代后,80后、90后網民以及特定觀眾群對在固定時間、固定地點才能觀看電視節目的收看方式越來越不適應,而更加習慣通過網絡或移動屏幕觀看美劇、韓劇、綜藝及體育節目等。以《我們結婚吧》為例,其網絡總點擊量達到50億次,鼠標完勝遙控器。美劇、韓劇的周播、季播模式,也影響了一部分觀眾的觀劇習慣,他們更希望看到諸如《紙牌屋》《國土安全》《絕命毒師》《廣告達人》《冰與火之歌》《來自星星的你》之類具有特色的劇集,這就給電視劇行業同時帶來機會和挑戰,尤其是對網絡劇來說,將迎來觀眾轉移、市場突變和產業升級的三大利好消息。
央視、湖南衛視等電視臺,新麗傳媒、光線傳媒等制作機構,騰訊、百度、搜狐、優酷、樂視、阿里巴巴等網絡巨頭,都已經累積了眾多“大數據”,能否更好地將其運用于電視劇的生產播出過程中,就要看各機構之間如何合縱連橫。這是未來電視劇變的一個方面,而另外一個方面則是網絡劇的新活法。
網絡劇具有互動性,能夠直接打通觀眾與制作方、廣告主的三面墻。雖然目前還處于初創階段,經驗還不足,卻已擁有資本實力、營銷能力等后發優勢,能否打破以往山寨、劣質、低俗的魔咒,令人期待。比如,2014年騰訊與慈文聯合推出的《暗黑者》,包含懸疑、破案等元素,采用季播的方式,且號稱“以美劇形式拍攝”,平均每集約600萬點擊量,已經相當于普通電視劇的收視水準。而光線傳媒與歡瑞世紀制作中的《盜墓筆記》,更是將南派三叔的超級暢銷小說改編為十部季播劇,題材上有所突破,制作成本發生指數級演變,尚未播出就獲得了諸多關注。
前幾年,視頻網站大肆燒錢,以便收購熱門劇集,那是跟隨在制作機構和電視臺設定的議題之后。如今,視頻網站決意要開拓新局面,自制網絡劇產量每年2000集,整體質量也從最初的廉價山寨正逐漸向高投入大制作方向提升,誓與電視劇試比高。網絡劇可以通過廣告植入、付費點播、版權銷售等多種模式來獲得利潤,未來的優秀劇集可以增加集數,甚至擁有衍生品及主題公園,而反響不好的劇集則能夠及時被叫停以減少損失,靈活機動性勝于電視劇制播分離的傳統模式。傳統的銷售,從創意、制作到播出再到回收成本,用一兩年時間是常態,而網絡劇則始終在動態管理中,特別是植入品牌的生產與營銷的再跟進,必然會在云平臺上做到產品銷售鏈的革命,網絡劇最終會在相當程度上打破電視廣告的閉環,而以開放的生態勾連起觀眾與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