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北平無戰事》《長沙保衛戰》等為代表的戰爭題材獲得不俗口碑,成為2014年電視劇創作的又一斬獲。然而,與這些嚴謹之作相對應,還有 一些戰爭題材創作依然徘徊在雷人的情節中無法突圍,演員造型、服飾與歷史脫節,飛機頭、牛仔帽、美式裝備出現在敵后作戰的深山老林里。這些作品打著戰爭劇 的幌子,實際上在以商業運作和投機取巧的態度來詮釋革命歷史。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可以預見,抗戰題材創作生產 將形成一個高潮,如何更好地書寫那段史實,反思那場戰爭,并獲得觀眾尤其是年輕觀眾的喜愛,這是創作者亟待解決的問題。
除了類型創作領域存在的老問題仍在持續發酵,電視劇生態發生的新變化也深刻地影響著產業未來的發展方向。自2015年1月1日起,“一劇兩 星”政策開始實施,在中國沿用多年的“4+X”電視劇播出模式即將退出舞臺。此次政策調整,強調衛視綜合頻道播出電視劇的差異化競爭,將促使其走上特色發 展的道路,改變“千屏一劇”的現象。政策實施后,賣片收入減少,投資風險增加,電視劇制作機構為規避風險,降低電視劇投資額,演員收入將受到影響,從而抑 制演員片酬畸高的不良趨勢。至于新政能否催生更多不同題材類型的優秀作品,還需要時間來驗證。
總而言之,文藝不能成為市場的奴隸,我們提倡電視劇藝術的百花齊放和百家爭鳴,但不等于放任價值觀缺失的劇作大行其道。須知低俗不是通俗, 欲望不代表希望,單純感官娛樂不等于精神快樂,如果我們總是陶醉在豪門恩怨、后宮纏斗、娛樂化抗戰的“小時代”里,沉迷于抄襲模仿、千篇一律、機械化生 產、快餐式消費等浮躁心態中,那么電視劇藝術的大發展和大繁榮就會離我們越來越遠。所以,講好中國故事,讓夢想照進現實是當代中國電視劇創作者的基本命 題。我們應用敬畏謹慎的態度重回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緣起,讓古老的歷史教訓、紛繁的朝代變幻、動人的神話寓言來照鑒中國的現實和未來,勇于深入火熱的現實 生活中去,用真誠的關切和理性的思維對照現實生活,從中國基本國情出發汲取創作靈感,用深刻的藝術創見來詮釋當代中國人的精神風貌與價值追求。在新的產業 環境中,電視劇行業越是充滿活力越要保持理性。我們在堅守電視劇創作的藝術品格基礎上,應不斷開闊產業視野、拓寬產業版圖,汲取外國先進的電視劇制作與傳 播理念,在類型化創作中凸顯電視劇的民族標識,推動電視劇文化走出去。2014年的熒屏落下帷幕,2015年的光影之旅已經啟程,我們要以歷史為鑒、據時 代放歌、為人民抒懷,書寫具有思想高度、藝術深度和情感溫度的電視劇作品,為中國夢的實現鼓與呼。(作者系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