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就業”、“十連跳”、“高學歷浪費”……這些網絡熱詞出現在昨日召開的省十一屆人大常委會第16次會議上。在對《湖北省就業促進條例(草案二審稿)》進行分組審議的過程中,常委會組成人員討論最多的是有關大學生就業的條文規定。
來自華中農業大學的鄭用璉委員提出,目前很多社會問題直接反映到學風、校風上來。“比如拿就業率衡量教學質量,導致‘被就業’盛行,建議在草案二審稿中增加‘禁止高校虛報謊報就業率’,把這股歪風邪氣壓下去,引導樹立正確的就業觀。”
華中科技大學教授熊蕊委員談到“富士康十連跳”時,表示每年五六月份都是高校“提心吊膽”的時候,擔心有學生因找不到工作走上絕路。
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劉友凡插話:“‘被就業’現象確實存在,大學生考研也算就業率,沒找到工作也要找個接收單位,出個接收證明給就業率做貢獻,否則學校就不發畢業證!可見不少學校統計出來的90%以上就業率水分太大。”“部分單位招聘門檻過高,動不動就要研究生、博士生,其實很多崗位就是熟練工,大專生甚至中專生都能勝任。”高林委員認為,應該立法減少“高學歷浪費”。鄭用璉委員補充道,國外在這方面有先例,規定“招聘博士就要支付博士級別的工資待遇”。
結合自己前段的調研,劉友凡深有感觸:“有個單位招聘會務工作人員,要求博士學歷,這顯然是對人才的浪費。”他提出,草案中可以考慮加上“招聘崗位要求應與學歷要求相一致,不得任意提高學歷門檻”一條。
李斐委員和左雄中委員則建議,應在條例中將大中專生群體的就業問題擺在與高校畢業生同等重要的地位。
本條例草案二審稿經過審議修改后,有望提請27日的全體會議表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