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的黨旗黨徽是中國共產黨的象征和標志,黨旗黨徽制度是黨的制度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正式建立。從此,黨旗黨徽伴隨并見證了中國共產黨成長的光輝歷程,并不斷發展變化,日臻完善。
中國共產黨黨旗黨徽寓意十分深刻。黨旗旗面為紅色,旗面左上角綴有金黃色黨徽圖案。黨徽底色也為紅色。早期,中國共產黨黨旗黨徽的紅色是代表革命,黃色象征光明;而鐮刀、錘子為工農的勞動工具,象征著中國共產黨代表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自1996年起,中國共產黨黨旗黨徽的含義有了更加完備的解釋:紅色象征革命,黃色的錘子、鐮刀代表工人和農民的勞動工具,象征著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
自從1921年7月1日中國共產黨誕生以來,黨旗曾在各個不同時期以不同的樣式出現過。
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宣告成立時,作為共產國際的一個支部,黨的旗幟自然要與列寧創建的無產階級政黨的旗幟完全一致,即蘇維埃的旗幟。當時,黨旗由各級黨組織模仿聯共(布)黨旗的式樣自己制作,具體規格式樣不盡相同。
在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由于形勢發展的要求,中國共產黨暫時放下了紅旗,一直打著代表國民黨的“青天白日旗”。即使在八一南昌起義中仍是如此。
在著名的“八七會議”上,關于要不要繼續舉國民黨旗,共產黨人進行了激烈的爭論。毛澤東在會上提出拋棄國民黨旗幟的意見,但支持者甚少。會議最后雖然確定了發動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方針,但大多數人依然主張用國民黨的旗幟。
后來,出于對革命形勢的清醒認識,毛澤東一直堅持自己的主張,并在多次會議上反復提出“拋棄國民黨旗幟”的意見。在給黨中央的信中,毛澤東寫道:“國民黨的旗子已成軍閥的旗子,只有共產黨的旗子才是人民的旗子。”他強調:“在工農兵蘇維埃時候,我們不應再打國民黨的旗子了,我們應高高打出共產黨的旗子……立刻堅決地樹立紅旗。”
“軍叫工農革命,旗號鐮刀斧頭,匡廬一帶不停留,要向瀟湘直進。地主重重壓迫,農民個個同仇。秋收時節暮云愁,霹靂一聲暴動。”這是毛澤東1927年在《西江月?秋收起義》中描述的情景。事實上,中國共產黨亮出的第一面旗幟就出現在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中,設計者是何長工等人。當時的旗幟用一大塊鮮艷的紅布制作,中間鑲著一個黃色的五角星,在五星的中心位置,有象征工農的鐮刀和斧頭,在白色旗褲上,寫著“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
國民黨右翼反革命真面目的徹底暴露,迫使中國共產黨必須豎起自己的大旗。1927年9月,中共中央召開臨時政治局會議,明確宣布放棄國民黨的旗幟,正式提出了建立蘇維埃的口號。同年10月15日,中共南方局、廣東省委聯席會議通過《中共廣東省委通告14號──最近工作綱領》,明確指出:“要堅決勇敢地樹立工農革命的大旗,……建立工農政權。”“一律廢除青天白日旗,改使紅旗,以斧鐮為標志與國際旗同。”這是黨的領導機關第一次做出的關于黨的旗幟的正式決定,在以后的革命歷程中,旗幟上的斧頭被改為更能代表工人階級的錘頭。
紅軍長征到達陜北后,中國革命運動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如火如荼。1943年5月15日,共產國際執委會主席團作出《關于提議解散共產國際的決定》,相信各黨完全可以獨立解決各自的問題。同年5月26日,中國共產黨作出決定,完全同意解散共產國際組織。此時,中國共產黨已經開始全面獨立地著手解決自己的問題,做出了包括黨旗樣式在內的一系列決議。同年,中共中央在延安楊家嶺窯洞里召開政治局會議,會上第一次正式確定了黨旗的樣式:保留象征工農聯盟的鐵錘鐮刀,去掉旗幟上的五角星。決定:“中共黨旗樣式,長闊為三與二之比,左上角為黃色錘頭鐮刀,無五角星,旗底色為紅色”。會議委托中共中央辦公廳制作一批標準黨旗,分發給各主要機關使用。這樣,中國共產黨制作的第一批規范的黨旗就在陜西延安誕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