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m-9反坦克火箭筒,沒想到被中國繳獲后仿制,反而成了美軍裝甲部隊的克星
鐵原之戰美軍第25師的炮兵陣地,155毫米重炮并未能幫助他們取得迅速的進展
"自行解決"的另類理解
唐滿洋去搞給養,只帶了兩個幫手,一個是司務長,因為出去目的是弄給養的,這是他的本行,還有一個是姚顯儒。向鐵原撤退的途中,到處是南朝鮮的特工隊。出門不帶著這個玩刀子的好手,孤掌難鳴,唐滿洋走哪兒都會覺得不自在。
現在,美軍還沒有跟上來,想跟美國司務長借糧是不大可能的。但是,這一帶兩軍曾反復爭奪,聯合國軍供應好,不定哪兒撿一箱罐頭,就夠三連全體開洋葷了。唐滿洋打的是揀洋落的主意。揀洋落算是中國軍隊的老傳統了。國民黨從美國戰后的廢銅爛鐵堆中撿回來一個艦隊,共產黨從關東軍的廢棄物資里搜羅出大炮,坦克,甚至還有飛機,足足裝備了一個第四野戰軍,這個傳統不丟人。早幾年中國留學生到國外,家用電器什么的都是從撿開始。洋鬼子什么電器出了毛病,往往一扔了事,其實未必有大毛病,落到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的中國人手里,收拾收拾就能用。就這手藝,其實還是落了下乘的,比他們早一輩的上山下鄉知青,據說人人都有能開修理鋪子的本事。現在看來,中國留學生這傳統,是繼承志愿軍的。
唐滿洋沒想到,這次出去揀洋落,撿回來的東西自己都覺得新鮮。
說來有趣,在朝鮮戰場上,老唐打過七八個國家的兵,可是最后不得不承認,打誰繳獲的都是美國貨。這美國人真是富得流油啊。
事實上參加朝鮮戰爭的所謂聯合國軍,大部分后勤服務都是美軍提供的。而這"大部分后勤服務"美國人又多半轉手包給了日本的大小廠商,直接促成了二戰后日本經濟的復興。
與此同時,美國人從朝鮮運回來成列被擊毀擊傷的坦克,在日本進行修理,也讓日本人對此時中國軍隊的戰斗力有了更清醒的認識。有個在相模原坦克工廠工作的日本老工程師島村曾對我說,最初運回來的是比較輕型的霞飛式、沃克式坦克,但后來連當時最先進的巴頓式坦克,也紛紛被殘缺不全地從戰場上后送下來,令他們大為驚訝。許多抗日戰爭中曾經在中國戰場打過仗的日本老兵也因此對中國軍隊刮目相看。
蘇聯給志愿軍提供了從卡車大炮到沖鋒槍手雷的系列裝備,但志愿軍的食品補給,還是得自行解決。唐滿洋他們顯然不認為這個"自行解決"表示所有吃的必須從國內帶來,聯合國軍帶來的牛肉罐頭,只要是自己去拿來,也是"自己解決"不是?
撿"洋落"的意外收獲
不過,在戰場上即便撿"洋落"也不是輕松的活兒,這里到處是炮彈爆炸后形成的彈坑,即便是沒坑的地方,一不留神也會忽然發出一聲巨響--那是美軍飛機投下的定時炸彈在對交通要道進行"延時封鎖"。唐滿洋回憶這次出去找吃的,爬一個坡就經歷了兩次定時炸彈的爆炸。好在三個人毫發無傷,中途在一個被擊毀的南韓軍陣地上找到些餅干,聊可充饑。但唐滿洋覺得收獲太少,三人加快步伐,走出五六里地之后,在一條小溪谷中忽然發現了一輛被拋棄的英軍裝甲車。
經過檢查,該車油料已盡,報話機上有一個三角形的大豁口,也不知道是被什么兵器打的。三人提槍搜索,周圍毫無人跡。他們在車上反復搜查,希望弄到一點什么。結果,除了司務長錯把英軍的車載電臺電池當作"巧克力"裝了一袋以外,一無所獲。
懊惱的唐滿洋只好罷手,但已經弄了滿手黑油。于是,他決定到溪邊去洗手。這時候,司務長把那一袋子"巧克力"扔給姚顯儒,讓他背著先走,自己還在車上車下不甘心地亂翻。
鐵原阻擊戰,中國志愿軍炮兵部隊也隨時抓住機會為步兵提供支援火力
唐滿洋回憶:"到了水邊,我靠著一塊大石頭洗了手,正要轉身的時候,忽然在石頭下面看到一雙大腳!"
突然看到這樣一雙赤足大腳,唐滿洋嚇了一大跳:敵人!唐滿洋猛一轉身,對方顯然察覺了,那雙腳倏地縮了回去。唐滿洋退后一步,習慣性地向腰間一摸,卻發現自己連槍都沒有帶。惶急的他一面向后退,一面對著還在裝甲車上亂翻的司務長喊:"司務長,我的槍,我的槍!"司務長的槍也放在車廂上倚著了。他的耳朵被炮彈震過,聽不清楚,一邊接著亂翻,一邊漫不經心地問:"你說啥?"
我說啥?!唐滿洋氣得七竅生煙,卻顧不上和他廢話,如果敵人出來,自己赤手空拳不是找死嗎?敵人,還真出來了……但令唐滿洋吃驚的是,出來的是個看著像個孩子的英國兵,臉色灰白,高高地舉著雙手,手里沒拿槍。接著又出來一個,留著長長的胡子,也高舉雙手,手里也沒拿槍,接著又出來一個……一塊大石頭后面,竟然出來了5個英國兵!
這回唐滿洋改詞兒了,他不再喊司務長,而開始叫:"姚顯儒,姚顯儒,有情況,快來!"姚顯儒耳朵靈,聽見這話,他扔下"巧克力",一手提著沖鋒槍,一手舉著刺刀,一下就躥過來了。唐滿洋乘機一個箭步從還在發愣的司務長腳邊拾起槍來,高呼:"繳槍不殺".
看著兇神惡煞一般的姚顯儒,5個英國兵毫無抵抗之意,只是在那里哆嗦,手舉得越來越高--志愿軍有一種說法,講朝鮮戰場上英國兵最專業。打仗專業,投降也專業,沒有明確命令他絕不會把手放下來,以免給你造成誤會。
唐滿洋這才注意到這五個英國兵的眼睛都暗淡無光,深深地陷在眼窩里一點兒生氣都沒有。這樣的兵,已經不能打仗了。
后來才知道,這5個英國兵是皇家來復槍營的,被打散后失去和部隊的聯系,油料耗盡只好藏在這個溪谷里,但因為周圍經常有中國軍隊路過,他們最終也沒膽量出去看看。日子一天天過去,食品吃完了,五個走投無路的英國兵一門心思等待來俘虜他們的人,并不把被俘當作多大的一回事。不知道出于什么心理,被俘前他們把自己的槍支都砸壞丟棄在溪谷之中。是表示自己絕無反抗之心?還是不愿武器落入對方手中?大約怎樣解釋都是說得通的。
這五個英國兵只有三個能走,唐滿洋他們不得不把自己的餅干分給剩下兩個英國兵一些,帶著另外三個返回了部隊。不過老唐也沒客氣,把那兩個英國兵的大衣繳了,算是戰利品。"他們凍不死,車上有雨布帆布,再說眼看就六月了……"唐滿洋想得很"周到"。
帶著戰俘抓美軍
在返回的途中,當晚,這三個中國人和三個英國人的奇特隊伍,又在一座獨立房子遭遇了一支迂回偵察的美軍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