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旅日作家薩蘇帶著從日本找到的歷史資料看望趙登禹將軍的女兒趙學芬。
昨日,因公務回國的旅日作家薩蘇拿出三份出自日本的檔案,親手交給抗日名將趙登禹的女兒趙學芬。檔案中詳細介紹了趙登禹在南苑戰役中的戰斗經過及遇伏犧牲的細節。
趙登禹女兒稱首次了解細節
昨日上午,在海淀區馬甸橋附近的住處,78歲的趙學芬接過遠渡日本而來的一摞資料,包括兩部檔案和一部圖集,里面用日文記錄著趙登禹戰場上犧牲的經過和最后的容貌。
時常臥病在床的趙學芬很少見客,但在得知薩蘇將帶給她這些史料時,她決定“一定要見”,“以往只知道父親在南苑犧牲,但沒有這么多細節。”趙學芬說。
據國內的歷史資料記載,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后,第132師師長趙登禹在奉命向北平撤退途中,于豐臺區南苑大紅門處遭到日軍伏擊殉國,年僅39歲。
昨日,薩蘇坐在趙學芬的身旁,用手指著檔案,一字一句為她翻譯那些豎排書寫的日文,“日軍發現步兵部隊中的一輛小轎車,架設機關槍連續射擊……29軍潰散后,日軍在車內發現,一個身著軍便服的人端然自若,坐在后座的座席上,前額部和胸部被子彈擊中。”
在薩蘇為趙學芬整理的另一部圖冊中,被日軍認定的趙登禹所乘汽車,車身上千瘡百孔,滿是彈痕。
薩蘇認為,日軍的記載是否正確還有待歷史學家考證,但作為戰斗結束后日軍的一個記錄,這些資料有一定的歷史研究價值。
旅日作家偶然發現史料
已過不惑之年的薩蘇是土生土長的老北京人,目前是一家駐日美國公司的工程師。在中國,他的另一個身份是研究抗戰史料的作家,東北抗日聯軍和中國遠征軍的歷史一直是他鉆研的重點。此次有關趙登禹將軍的史料,是他偶然發現的。
“我在一次資料淘寶中,發現了1937年日本出版的一本雜志,上邊刊登了一張由日本攝影記者拍攝的趙登禹犧牲時坐的車。”薩蘇說,這張照片一直印在他的腦海里,在一次前往日本京都亞洲歷史博物館查閱資料時,他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在電子系統中幾經搜索,發現了5份有關史料,其中對趙登禹的犧牲,用到了“名譽地戰死”一詞,“用我們的說法,就是光榮犧牲,從文字表述看,日軍對趙將軍也心存敬重。”
隨后,薩蘇將這些史料拷貝,并在博客上登了啟事,希望熟識趙登禹將軍后人的人士幫助聯系,最終,一名抗戰史愛好者陸先生幫他聯系到了趙學芬。
■ 鏈接
記錄稱趙登禹率軍“防守堅固”
在日本1939年發行的《大陸戰史》南苑戰役部分的記錄中,日軍對趙登禹死守南苑給予了很高的評價,趙登禹帶領29軍的殊死抵抗,被日方描述為“白日下的噩夢”。
“日軍在空軍的掩護下,進攻南苑和西苑,南苑是敵軍的重要據點,在北平的南方約8公里,是舊城的外緣,現在是中國軍隊的兵營和飛行場,在這里守衛的是支那名將趙登禹……戰斗是在雷雨之中爆發的,盡管日軍進攻猛烈,但是,敵將趙登禹的防守非常堅固,幾經阻戰無法容易地將它拿下。”
“我軍的編隊轟炸和炮擊不斷地進攻……但是敵軍仍以必死之決心,以猛烈的火力朝我軍射擊,火力始終沒有減低……此戰慘烈之極,白兵戰到處發生,我方死傷數量不斷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