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可謂是對美國的做法進行的不同尋常的直白批判。
“小美國”成為阿戰隱喻
讀者還可以從書中了解到美國及其盟國在指揮戰爭方面的混亂狀態。高層沒有發出如何發動戰爭的重要指令。陸軍打了一場仗后,海軍陸戰隊也步其后塵,然后英軍又發動了第三場未產生效果的小型戰斗。由美國國際開發署發起的旨在贏得阿富汗民心的國內項目也因缺乏后續跟進而最終流產。
以“敢作敢為、身先土卒”著稱的指揮宮斯坦利·A·麥克里斯特爾將軍本應在2099年初接管阿富汗戰爭后組織各部門協同合作。奧巴馬總統也在2009年年底派給他一支由3.3萬人組成的沖鋒部隊。但當時麥克里斯特爾卻因在接受《滾石》雜志一名記者的采訪時嘲笑拜登及其他人而在6個月后被解職。彼得雷烏斯暫時填補了他的宅缺,直到2011年離開部隊擔任中央情報局的局長。
錢德拉塞克蘭這部著作的名稱來源于美國在阿富汗實施的第一個民間項目。它是對美國在阿富汗做出的帶有缺憾的所有努力的-種隱喻。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查希爾·沙阿領導的政府聘用曾負責監督修建胡佛壩和圣弗朗西斯科灣橋的大型工程建筑公司雷蒙德莫里森克努森建筑公司在赫爾曼德河上修筑大壩,采用澆灌技術把該河的河谷變成了一片良田。該公司當時為員工修建了一個小鎮。鎮上蓋起了門前鋪有草坪的白色水泥房子,還有一間供人們在晚上玩牌、每周跳方塊舞的俱樂部。他們還建起了一個出售罐裝冰可樂、包裝好的美國食品、牛仔服以及牙膏的商店和一家診所。阿富汗人把這個地方就稱作“小美國”。
水壩和灌溉工程于20世紀50年代如期完工,但有一個缺陷從一開始就應該被人們發現——耪爾曼德河河谷的下層土壤不具有滲透性,灌溉用水因而無法完全濾過那里的土層,而是聚積在土壤表面。當水干了以后,沉淀下來的鹽分就破壞了可用來耕種的上層土壤的肥力。農民們抱怨說,他們的糧食產量每年都在減少。在這種鹽堿地上能夠存活的一種植物是罌粟。阿富汗因而成為海洛因這種受到詛咒產品的主要供應國之一。而赫爾曼德河河谷則已成為了年輕的美國海軍陸戰隊隊員和他們的塔利班敵人進行浴血奮戰的戰場。(普利策獎得主尼爾·希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