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德國電影三部曲《我們的母親,我們的父親》
時間:1941年7月
地點:德國柏林
人物:5個20多歲的年輕人
威廉·懷特和弗里德黑爾姆·懷特是在同一連隊的兄弟倆,哥哥威廉是連隊的少尉,弟弟弗里德黑爾姆第一次上前線;女孩格蕾塔和猶太人維克托是一對情侶,維克托是裁縫,未來將繼承父親的裁縫店;另一名女孩夏洛特喜歡威廉卻沒有表露心聲……
德國電視二臺近日熱播的電影三部曲《我們的母親,我們的父親》,是一部反思二戰歷史的影片。影片第三部播出時,收視者達到760多萬,居各臺電視節目中收視率之首。“5個年輕人代表了當時一代人的面貌,這一代人不是別人,而是現在很多德國人的父親、母親”,電影片頭這樣介紹。《法蘭克福匯報》評論道:對德國人而言,這一段歷史不是別人的歷史,而是“我們”的歷史。“隨著時間的推移,親歷這一段歷史的那一代人將不斷逝去。隨之消失的,還有他們鮮活的經歷和記憶。”
小人物命運折射不一樣戰爭
對于二戰歷史和德國在二戰中犯下的罪行,德國進行過一輪又一輪的認識和反思,從教科書到影視作品,不勝枚舉。但這部電影的主角不是掌握國家戰爭機器的元首,沒有英雄式的主人公,而是5個普通的年輕人。戰爭的殘酷,并不是通過描述宏大的戰爭場景,用坦克飛機來刻畫,而是通過5個小人物的經歷和感受來傳達。選取5個年輕人作為主角,很容易拉近與當代年輕人的距離。
5個人的命運,跌宕起伏,動人心魄。
他們在柏林分別后,懷特兄弟隨軍隊開往蘇聯前線,威廉曾經在波蘭和法國戰場上立下戰功,有豐富的經驗。弗里德黑爾姆則是“書蟲”,第一次踏上戰場,面對戰爭,他還顯得怯弱。第一場戰斗要拿下一座廢棄的工廠。這是整個戰爭中微小的一環,戰爭就是由這樣的一個個小的場景組成。在這些小場景里,一切變得真實起來——子彈射進士兵的喉嚨,鮮血噴涌,仿佛就發生在眼前,而前一刻他還在和隊友對話。戰斗結束,駐守的3名蘇聯士兵被俘獲。仇恨使得虐打俘虜無可避免,人性的殘忍在戰爭中暴露無遺。旁白響起:“這是一場不一樣的戰爭。”
夏洛特也成為戰場上的一名護士,要“代表德國婦女”去前線戰地醫院“為祖國服務”。在那里,一位猶太同事因為她的出賣而被抓。猶太人維克托和女友格蕾塔留在了后方。但猶太人在德國的生存空間不復存在,維克托一家隨時有可能被抓進集中營。為了幫助維克托逃離德國,格蕾塔用身體從一名德軍軍官那里換來了維克托的出境護照。為了不讓心愛的人知道,她用的照片是從5人分別之前的最后合影中剪下來的。然而,女友用身體換來的護照并沒能護送維克托逃離德國。相反,他剛出門就被特意守候的警察抓住,護照被收,等待被送進集中營。戰爭像一只龐大的怪獸,徹底擊碎了年輕人原本平靜的生活。
威廉在一次戰斗中與隊伍失散,躲在鄉間成為逃兵。弗里德黑爾姆從一名膽小的新兵變成了見血不懼的殺人機器,最后在蘇聯紅軍的反擊中喪生。夏洛特以為自己喜歡的威廉已經戰死,絕望中將自己托付給了戰地醫院的軍醫。格蕾塔懷上了軍官的孩子,卻仍然被軍官殘忍殺害。維克托在前往波蘭集中營的火車上跳車逃生,參加了波蘭的游擊隊。到1945年戰爭結束,5人中的3人才得以重聚。
還原真實歷史做出真誠懺悔
除了近距離傳遞戰爭帶給每個人的痛苦感受,電影還刻畫德軍在戰爭中的野蠻行徑。例如打死俘獲的蘇聯紅軍軍官,平白無故地槍殺平民小女孩,甚至用槍口強迫當地村民走過雷區給德國士兵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