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再道(1909─1993)將軍,原名程載道,湖北麻城市人。他1926年4月參加麻城縣農民自衛軍,1927年9月參加大別山南麓秋收暴動,同年11月參加黃麻起義,1928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短短幾年的時間里,依靠出色的軍事才能和勇猛頑強的革命斗志,陳再道從當戰士起,沿著班、排、連、營的順序,迅速成長為我軍的優秀高級指揮員。
長征開始后,紅四方面軍主力在總指揮徐向前、總政委陳昌浩率領下,由鄂豫皖蘇區轉移到陜西省關中平原。這時,國民黨第十七路軍總指揮、陜西省政府主席楊虎城急調第十七師在西安南之王曲、子午鎮一帶阻擊。這時,尾追紅軍的國民黨軍也跟蹤至關中。一時間,強敵環伺。11月27日,紅四方面軍自鄠縣(今戶縣)南之彷徨鎮分前后兩個梯隊繼續前進,當后梯隊紅十、紅十二師進至爐丹村一帶時,被敵第一師兩個旅截斷。同時,敵第六十五師和第四十四師由東面、第十七師和第四十二師由北面相繼逼近,形成三面包圍之勢,而南面是秦嶺,攀登不易,情況危急。紅四方面軍迅速以前梯隊紅十一、紅七十三師各一個團,配合紅十、紅十二師對國民黨軍夾擊,雙方激戰通宵。期間,方面軍總指揮部一度遭到敵圍攻,形勢危殆。當時,已經成為紅十一師營長的陳再道正率部在彷徨鎮附近行進,他聽到背后響起槍聲,馬上警覺到方面軍總指揮部和后續部隊遭敵截擊,遂當機立斷,主動率全營轉回,向截擊之敵猛打猛沖,頂住敵人的多次反撲,保證了總指揮部的安全行進。此戰全殲陜軍一個警備旅,俘旅長以下數千人,并斃傷敵一師團長以下官兵數百人,軍史上稱此次戰斗為“彷徨鎮戰斗”。戰后,徐向前緊握著陳再道的手說:“你護駕有功啊!”
1932年12月起,陳再道馳騁在川陜革命根據地反“三路圍攻”和反“六路圍攻”等戰役戰斗中。其間,他和他指揮的部隊,攻通山縣空山壩,保川北萬源城,掩護主力強渡嘉陵江,三過雪山草地,歷經無數惡仗、大仗,聲名漸盛。特別是在反“六路圍攻”的萬源保衛戰中,陳再道率部堅守的大面山以西的玄祖殿,是敵人主攻的目標之一。經20多天血戰,打退敵人多次波浪式的密集沖鋒,陣地巍然屹立,為總反攻創造了條件。戰后,徐向前一語雙關地說:“有陳在(再)道,餓虎難行!能攻能守,再道之勇!”1935年8月,陳再道升為紅四軍軍長,成為紅四方面軍主力軍的“驍將”,時年26歲有半。
抗日戰爭時期,作為紅軍軍長的陳再道先改任八路軍一二九師三八六旅副旅長,獨立旅旅長,后任東進縱隊司令員。陳再道率東進縱隊抵冀南隆平地區后,開展抗日游擊戰爭,打開了冀南抗日斗爭局面。1938年2月中旬,宋任窮率一二九師騎兵團進入冀南,4月間,中共冀魯豫省委和冀南軍政委員會成立,同時建立了冀南軍區,陳再道為冀南軍區司令員。后經不斷發展,冀南軍區又形成了以南宮為中心,北起滄石路,南到漳河、衛河,東至津浦路,西至平漢路的冀南抗日根據地。1944年后,冀南軍區與冀魯豫軍區合并,成立了新的冀魯豫軍區,同時成立了中共中央平原分局(亦稱冀魯豫分局),根據地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