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為紀念七七事變一周年,青海各族各界群眾又在省垣獻金三日,全省共捐款6000余元。9月,為響應武漢各界征信活動,全省各界同胞,各個團體,不分男女老幼一致動員,紛紛寫信慰問抗日戰士,最后將所征慰問信統一收齊后轉交前線;10月,在全省發起為出征將士征募寒衣活動,征得大量冬衣材料及羊皮10萬張。年底,又征集寒衣代金14.48萬元,交駐西寧中央銀行寄往前方。還有節約獻金、本省出征將士獻金、救國獻金等。此外,還有蒙藏王公千百戶和塔爾寺僧眾捐獻軍馬3000匹等。
從1939年1月到1942年8月,全省共征送和捐獻軍馬6143匹;以及民眾認購青海勝利公債100萬元和青海救國公債50萬元;1942到1945年,供應軍糧(包括征購、征借、委購)達60多萬石。
青海騎八師開赴抗日前線,傷亡慘重。全國抗日戰爭爆發后,各民族人民抗日運動高漲,1937年8月由青海和甘肅的漢、回、撒拉、蒙古、土等民族8920余人組成的青海騎兵第八師,由師長馬彪率領,從西寧出發奔赴抗日前線。1938年2月,騎兵師駐西起陜西灞橋,東至河南靈寶的隴海鐵路沿線,以及陜西西安和河南荊紫關的西荊公路沿線,負責守護鐵路和公路的安全。在此期間,青海騎兵師曾奇襲晉南芮城一帶的日軍,剿平了公路沿線有日本浪人和漢奸參加的土匪,沉重地打擊了日寇,確保了隴海鐵路及西荊公路的暢通無阻。
深遠的啟示
抗戰期間,青海作為大后方,遠離戰爭前線,與日本本土離得更是遙遠,而日軍的飛機卻盤旋在西寧上空,對這座城市進行瘋狂的轟炸,殘殺無辜。鐵證如山,是日本侵略者永遠無法抹去的侵略罪行,它也給我們留下了深遠的啟示。
其一、與全國其他地方遭到的慘絕人寰的“三光”政策、細菌戰、毒氣戰等相比而言,作為抗戰大后方的青海,當時的社會經濟和人口遭受損失的情況雖然沒有那么慘烈、沉重和巨大,然而,日軍轟炸西寧的侵略性質是不可改變的,給青海人民造成的人口和財產損失是嚴重的。
其二、轟炸給青海人民造成的心靈創傷是久遠的,難以撫平,永遠不能忘記。
其三、它曾在一個時期內改變了青海經濟和人口發展的某些歷史軌跡,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人們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以至影響了今天中國的某些歷史進程和思考。它時時地提醒我們:永遠不要忘記中華民族受侵略、受凌辱的這段歷史,振興中華,早日實現“中國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