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承“被犧牲”,鄧小平口授消息辟謠
1946年,國民黨發動全面內戰,硝煙再起。槍林彈雨中,謠言成為輿論戰場上獨具一格的武器,來無影,去無蹤,殺傷力卻十分巨大。
彼時,蔣介石命令其部隊向解放區進攻,以劉伯承任司令員、鄧小平任政委的晉冀魯豫野戰軍,重創蔣軍。
在共產黨形勢一片大好之時,國民黨故伎重施,國民黨中央社“爆料”劉伯承“負傷”、“犧牲”,謠言迅速傳開。
但在1946年10月11日延安《解放日報》頭版的《蔣方捏造“負傷”“犧牲”謠言,劉伯承一笑置之》消息中,劉伯承將軍不僅安然無恙,而且“正在創造一驚人戰果。”其沉著、大氣,躍然紙上,國民黨的謠言不攻自破。
在這篇以“新華社隨劉伯承將軍總部記者7日電”為電頭發出、篇幅不足400字的消息中,開篇即是劉伯承“在一幅巨大的地圖前以電話指示機宜”的應戰之景———“將軍總部浸潤在緊張而冷靜的氣氛中,發報機的馬達隆隆作響,街上電線縱橫,通訊設備極忙碌。”直擊國民黨中央社廣播稿中的“負傷”“犧牲”的謠言。
而聽到謠言,“劉將軍一笑置之,仍繼續其電話指揮。”消息筆鋒一轉,引用“劉將軍總部某權威人士”的說法,稱“中央社這種無恥造謠,在于掩蔽其接二連三敗績,并圖以振奮其再衰三竭之士氣軍心。近日他們一說劉將軍負傷,二說潛逃,三說犧牲,前后矛盾可笑。天才指揮劉伯承將軍部隊,在三個月中已殲滅蔣軍十個旅(師),第三師師長趙錫田負傷被俘,第一旅旅長黃正誠被執,三十一師師長劉銘錫、一八一師師長米文和僅以身免,微服落荒而逃。其他高級軍官被擊斃者更不計其數。”
“他說,劉將軍現在正發揮其高明的軍事指揮天才,不久的將來,蔣介石軍將再一次嘗到劉將軍的厲害。”消息結尾寥寥數語,大長我軍威風。
此后,該消息廣為流傳,但“新華社隨劉伯承將軍總部記者”是何許人也,其神秘面紗卻遲遲未揭開。直至2001年11月,該消息收入新華出版社出版的《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為新華社撰寫的新聞作品》,注中才首次說明該消息的來源:原來,當時情況緊急,鄧小平對新華社晉冀魯豫總分社記者直接口授,快速向外界發出重要信息。
據執筆消息的記者吳象《隨劉鄧大軍采訪》一文回憶,當時劉伯承負傷、逃遁、戰死的謠言四起,延安新華總社指示前線記者團,派人訪問劉伯承。當吳象在作戰室院里和患眼疾的劉伯承討論稿件寫法時,鄧小平進屋來了。
吳象對鄧小平成稿過程印象深刻:“鄧政委問明了情況,沒有吭氣,用右手扶著含在嘴里的煙斗,在屋里來回踱步。過了三四分鐘,他說話了:‘我看就這樣吧!’接著便口授了一遍電訊,一句接著一句,不緊不慢,干凈利索,毫無停頓,更無重復,簡直像在念一篇已經寫好的文稿。”
快速筆錄、整理謄抄之后,吳象加上新華社記者的電頭,連夜發回總社,總社很快就廣播了。
著名新聞學者藍鴻文先生評析該消息時,對鄧小平的“新聞天才”不吝贊美之辭。他表示,鄧小平青年時代即和新聞工作結下不解之緣,隨后赴法勤工儉學期間曾參與編撰并負責刻印《赤光》,并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又一度主編《紅星報》的志,而到了解放戰爭時期,“還在繼續運用新聞武器進行戰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