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二炮士兵等待祖國召喚!”“原XX軍區XX特戰隊退伍士兵隨時等待祖國召喚!”“老兵等你下令!”“XX部隊狙擊手報道!隨時出發”“作為一個從軍20年的轉業干部,隨時準備接受祖國的召喚!還是那句話,首戰用我,用我必勝!”……
從昨天到今天,@南平團市委 轉發的一條題為《中國海軍集結南海演習 召回百余名退伍士官》的微博下面,突然集結大量退伍老兵和青年網友,齊刷刷“等待召喚”。有人跟評:“看得流淚,熱血沸騰。”
不止一個人說,看評論把自己看哭了。難怪,錚錚誓言,滿屏吶喊,迸發出齊刷刷的殺敵之勇,報國之情,激蕩人心。慷慨激昂,震山撼岳,感染著所有的網友。
老兵發聲,跟外媒一則未經核實的消息有關。幾天前,有外媒報道,中國海軍大規模征召退伍士官返回部隊再次服役,推測可能與南海緊張局勢有關。根據已經公開的消息,南海艦隊最近組織的某次海上演練,有120余名退役士官參加。
事實上,退役軍人參與軍事演練,是國際慣例。軍人包括軍官、士兵退出現役后,可以按要求轉入預備役。提高預備役人員召之即來、來之能戰的快速反應能力的做法,其他國家也在進行,并沒有特殊之處。不少西方國家都有組織預備役人員進行訓練的成熟做法。比如美國,其預備役人員會定期進行軍事訓練,實戰化程度較高。
一則未經核實的消息,卻激發起了最為真實的愛國熱情,激發起了捍衛中國夢的理想情懷,激發起了青年與祖國同在、祖國與青春共舞的愛國主義主流。看過網友這些發自內心的評論,沒有人會再懷疑,我們中國人對祖國的情感,在國家和民族危難之時,我們能不能團結一心去用生命捍衛她。
這似乎跟很多人的印象不一致。有觀點認為,在今天市場經濟的大潮下,中國人已經被物質俘虜,“舍身報國”已是奢談。更過分的,網上曾有部分人毫無羞愧地表示,要當“帶路黨”,也就是漢奸。的確,有些人對今天的國家不夠滿意,時不時吐些牢騷。但是,如果真有那一天,沒有人會原諒所謂的“帶路黨”。愛國,從來是高尚的情操。背叛國家的,不管以什么理由,同胞不會容他,更洗不脫千古罵名。
今天是端午節,這是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中華民族世世代代,視屈原為“人之高峰”,最主要的,是因為他熱愛自己的祖國,不忍目睹國破,以死明志。幾千年里,整個中華民族都對他肅然起敬,每年以節日的方式集體緬懷。愛國,是中華民族的道德基因,世代相傳,永遠不變。今天無數退伍老兵請求召喚的呼聲,和2000多年前屈原的精神,一脈相承。
不一樣的是,當年的屈原眼看即將國破家亡,卻報國無門,最后念絕心死,只能自投汨羅。而今天,全體中華兒女擺脫了近代以來民族危亡的命運,自信滿滿,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奮勇前行。
一些國家對中國的崛起還不適應,難以接受中國道路日益顯現的優越性,便下套子設絆子,甚至試圖進行軍事挑釁試摸底線。今天不是滿清時代,我們走自己的路,做自己的事,愛和平,不爭霸,但不懼怕任何挑釁。我們有與國力相匹配的軍力,更何況,戰爭勝負的決定性因素是人,一聲召喚,萬眾齊應,摩拳擦掌,赴湯蹈火,是我們軍隊不可戰勝的決定性因素。
在網上發出聲音的,不止是退伍士兵。“XX民兵隊隨時等待祖國召喚。我不是一個退伍軍人,但我愿意聽從祖國差遣”這是民兵。“我不是軍人,但如果有一天祖國需要,我扛槍出發絕不回頭!”這是老百姓。“我爸是原二炮士官,兵崽兒隨時等待祖國召喚!”這是90后“兵二代”。“誰說只有好男兒,若有一日祖國需要,我必巾幗不讓須眉!”這是女白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