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電(記者林苗苗)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作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巨大的民族犧牲和歷史性貢獻,同時也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同情和大力支持。
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舉辦的紀念全民族抗戰爆發78周年暨《偉大勝利 歷史貢獻》主題展覽中,展出了國際社會支援中國人民的大量史料,歷久彌新、感人至深。
蘇聯是中國抗日戰爭的重要支持者。1938年5月31日,日機空襲武漢。蘇聯志愿隊員古邊科在擊落2架敵機、子彈打光的情況下,用自己的飛機撞擊敵機,致敵機墜毀,古邊科的飛機負傷后安全返航。蘇聯空軍志愿隊武漢地區殲擊機機群指揮員布拉格維申斯基,一人擊落日機7架,指揮機群共擊落敵機40架。
一張年輕的蘇聯空軍軍官照片讓觀眾滿懷崇敬,那是多次參加空襲日軍作戰的蘇聯空軍志愿隊重轟炸機大隊少校大隊長庫里申科。1939年10月14日,庫里申科駕機轟炸日軍據點返航時,因座機受損被迫降落在四川萬縣長江中,不幸犧牲。
從1937年11月蘇聯派出空軍志愿隊來華參加對日作戰到1941年6月蘇德戰爭爆發前,先后來華的蘇聯志愿人員有2000多人,其中200多人在中國戰場犧牲。
太平洋戰爭爆發后,美國對華援助逐步加強,除對中國進行經濟援助外,還積極同中國進行軍事合作,加大對中國各方面的支持。美國援華空軍志愿隊積極參加對日作戰,著名的駝峰航線成為中美合作、抗擊共同敵人的歷史印證。
所展出的一張飛虎隊隊員在昆明的合影讓時光回到70多年前,照片背景是標志性的鯊魚嘴飛機。1941年8月,在美國政府的支持下,美國陸軍航空隊退役軍官陳納德組建中國空軍美國志愿隊,同年12月來華參戰。為了給日本侵略者以心理震懾,飛虎隊的飛機機頭下方兩側都畫著張口露齒的鯊魚嘴。
1942年3月,日軍占領緬甸首都仰光,運輸援華物資的主要通道——滇緬公路被切斷。中美被迫共同開辟空中運輸航線,即著名的“駝峰航線”。從1942年5月到1945年8月,絕大部分盟國援華軍用物資均由中美飛行員駕機自印度飛越喜馬拉雅山脈運到昆明。“駝峰航線”共向中國運輸戰略物資80多萬噸,中美共墜毀和失蹤飛機609架,犧牲和失蹤飛行員1500多名。
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得到了世界各國愛好和平的人民和團體的廣泛同情和支援——
展覽的照片中,在抗日根據地工作的燕京大學經濟學教授、英國人林邁可,正在為晉察冀軍區無線電技術高級訓練班的學員解答問題。
世界各國的新聞工作者紛紛來華,報道中國的抗戰實況,揭露日本的侵略行徑。一本紅色封面的著作,是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1941年出版的《為亞洲而戰》。
美國醫生馬海德,1936年到達陜北,后加入中國共產黨,長期從事醫務工作;法國友人貝熙葉冒著生命危險,把寶貴的藥品通過位于京西的“貝家花園”運往中國抗日根據地;奧地利醫生雅各布·羅生特先后在新四軍和山東抗日根據地工作;1938年9月,印度援華醫療隊來到中國。德國醫生漢斯·米勒1939年來到中國,先后在太行山區和延安從事醫療工作;1938年3月,加拿大共產黨員、著名外科醫生白求恩率醫療隊到達延安,不久赴晉察冀邊區工作,因在對傷員進行急救手術時受感染,于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唐縣病逝,現場展出的白求恩生前遺物——一套精致的手術用具,讓人睹物思人,震撼于偉大的國際主義精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