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之際
柴智省
時間回到那個讓國人永遠難忘的1937年7月7日深夜,蓄謀已久的日本帝國主義故意挑起事端,向我北平良民開槍,爆發了震驚中外的盧溝橋事件。從此,日本侵略者在我國肆意妄為,踐踏我國大好河山,殘殺良民,實行了慘絕人寰的殺光、燒光、搶光的“三光”政策。所到之處血流成河,哀鴻遍野,慘不忍睹!南京大屠殺,在長達40多天的血腥屠殺中,30多萬同胞倒在了日本侵略者的刀槍之下。
此時此刻,原本錦繡河山、廣袤的中華大地一片嗚咽,巍巍喜馬拉雅山在哭泣,濤濤的黃河在哭泣。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刻。
在這生死存亡的危難關頭,一個偉大的組織——中國共產黨勇敢地站起來。她果斷地向全國人民發出號召,把日本侵略者趕出中國!年輕的中國共產黨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團結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開展廣泛的統一戰線,建立革命根據地,實行人民戰爭,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中。從此,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開展了艱難的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戰爭。中國工農紅軍帶著北上抗日的目標,經過兩萬五千里長征,爬雪山、過草地,面對天上飛機的轟炸,地面敵軍的圍追堵截,勝利到達延安、與陜北紅軍會師,建立延安這個抗戰革命根據地。
延安成了中國革命的大本營,成為抗日戰爭的中心、抗戰的心臟。中共中央住進楊家嶺、棗園的土窯洞。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等老一輩也住進土窯洞。多少個夜里,土窯洞里油燈徹夜通明,全面分析判斷抗戰形勢,運籌帷幄決勝抗戰大略。面對國民黨對延安采取的一道道封鎖,讓人和物資進不去、出不來,企圖餓死、困死危難中的共產黨,還要面對日本鬼子一次次飛機轟炸。在這艱難時刻,毛主席在八路軍連以上干部大會上發表演講:現在國民黨要困死我們、餓死我們。怎么辦?我看只有三個辦法,第一是革命不下去了,大家解散回家;第二是不愿解散,又沒辦法,大家等著餓死;第三是靠我們的兩只手,自力更生,發展生產,大家共同克服困難。接著他揮動右手,有力的向下一砍——不要解散,也不愿餓死,那就只有自己動手!接著一場轟轟烈烈的延安大生產運動全面展開。“自己動手,豐衣足食”,“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上到總司令,下至7歲的紅小鬼,人人動手齊參戰。挖窯洞、挖野菜、造工具、紡線線……王震率領三五九旅開墾南泥灣,建成了首個陜北小江南。官兵齊參戰,個個當模范,實現了豐衣足食,也為抗戰勝利奠定了物資基礎。
毛澤東在小小的土窯洞里,在微弱的油燈下,多少個不眠之夜,寫出了《論持久戰》《實踐論》等重要論述。系統闡述了建立統一戰線、全面抗戰的路線和打持久戰的戰略方針,撥開了人們思想認識上的重重謎團,為抗戰指明了方向。延安整風運動,反對主觀主義以整頓學風,反對宗派主義以整頓黨風,反對黨八股以整頓文風。轉變了黨風,純潔了隊伍,達到了黨內空前團結,為抗戰勝利奠定了堅強的思想政治基礎。延安抗大,延安魯藝等學校為抗戰培養了大批人才。只見公仆不見官的民主平等氛圍,吸引了大批國內外有識之士。斯諾、白求恩等一批外國人士奔赴延安,賀敬之等一批知識分子投奔延安,冼星海在土窯洞里一支煙,一口白開水,連續奮戰6天,創作出了激昂亢奮的《黃河大合唱》,唱出了國人的抗戰激情、抗戰動力。偏僻的陜北小鎮延安,指揮著抗戰殺場,也讓世界將目光投向了延安。著名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走訪了國民政府的重慶和共產黨聚集的延安,在新加坡萬人大會上喊出了“中國的希望在延安!”的預言。延安成了指引勝利的燈塔,成了代表著光明與進步的圣地。從國統區、淪陷區,從海外,大批有志青年和革命志士冒著生命危險,歷盡千辛萬苦奔著延安窯洞的燈光而來。“只要還有一口氣,趴著也要到延安去!”是人們向往延安的真實寫照。這些,最終匯集成抗戰勝利的滾滾洪流,勢如破竹,橫掃疆場。八年時間把不可一世的日本鬼子趕出了中國,取得抗日戰爭的全面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