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上,學校也想方設法搞好優待保障:給學員津貼每月3元,相當于八路軍師級干部的補貼標準。當時,毛澤東、朱德的補貼也只有5元。生活實行供給制,每人每月大米15斤、面粉15斤、豬肉3斤、蔬菜30斤等,在一般情況下,每天兩餐有大米、白面,并想方設法弄些雞魚豬肉,有時還供給些水果、白糖。就餐盡量照顧日本人的習慣,一人一份。而當時八路軍的生活條件非常艱苦,干部戰士主要吃小米、黑豆等雜糧,有時沒有糧食只得靠野菜充饑。
思想上改造,生活上關心,讓學員們脫胎換骨,得以新生。1941年冬,學員森建當選邊區第二屆參議會參議員。隨后,小路靜男又當選為延安市參議會議員。秋山良照、茂田江純、津田秀、本橋中、古賀初美、坂谷義次郎、后藤勇等7人,也相繼當選為所在根據地參議會的參議員,參與了抗日民主政府的議政和管理。
曾在該校任教的梅田照文回憶:“在日本工農學校里接受的一兩年教育,使學員們的世界觀和人生觀發生了根本變化。昨天還是日本帝國主義的‘忠勇士兵’,一旦脫掉軍裝,就恢復了自己是日本勞動人民的本來面目,喚起階級意識,加入了‘反戰同盟’,進而又自愿脫胎換骨成為‘日本共產主義者同盟’的戰士。沒有任何人懷疑這條道路就是日本人民真正熱愛祖國,尋求日本人民的繁榮與幸福之路。”1944年7月1日,《紐約時報》曾發表評論指出:“這里的日本戰俘并不是關在集中營里,共產黨人使他們相信,幫助八路軍就是幫助日本從軍閥和戰爭的重擔下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