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博物館“搬到”網上
讓人們共享文化遺產保護的豐碩成果,這才是其魅力所在!2008年3月27日,陜西歷史博物館正式免費對外開放。免費開放之際,投資3000萬元改造完工基本陳列《陜西古代文明》也正式亮相。一年之后,該館做了一次社會調查,調查顯示,90%的觀眾對免費開放后提供的各項服務表示滿意,30%的觀眾表示多次走進博物館。
付出總有回報!繼基本陳列《陜西古代文明》獲得第八屆“全國十大精品陳列獎”,專題展《大唐遺寶——何家村窖藏出土文物展》再次摘得第九屆“全國十大精品陳列獎”的華冠!2011年6月20日,唐代壁畫珍品館盛裝起航,章懷太子墓《客使圖》、《馬球圖》、《狩獵出行圖》,懿德太子墓《闕樓圖》、《儀仗圖》,永泰公主墓《宮女圖》等在內的97幅壁畫珍品驚艷亮相……
在堆滿鮮花的領獎臺上,在如潮水般的喝彩聲中,成建正和他的團隊沒有陶醉,他們知道,在前行的路上,步子慢了,就是倒退。
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隨著信息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人類社會已經開始步入信息時代。信息技術不但影響和改變著我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而且也改變著博物館的形態,使博物館不可避免地進入了數字化時代。現在,許多博物館都建立了自己的網站,將藏品、展覽等信息發布在互聯網上,只要你有需要,只要你有一臺可上網的電腦,就可足不出戶隨時隨地漫游世界各地的博物館。
博物館網站的出現,在虛擬數字世界里,終于有了博物館的一席之地,宣告了中國博物館數字化的開始。
順應數字化博物館的發展趨勢,作為20世紀90年代初建成開放的中國第一座大型現代化博物館,陜西歷史博物館也將自己“搬到”了網上。(三秦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