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寫毛筆字是基本功,今人大多已失去此基礎,所以多數內畫藝人的書法難登大雅之堂。清末內畫鼻煙壺中,書法多用竹筆,其特點是剛勁有余、變化飄柔不足。現代主要使用毛筆,有時也結合竹筆,取長補短,二者相得益彰。
清末內畫壺名家所用的坯胎多為精工細作,此工藝中斷了數十年后,于20世紀70年代開始恢復,由于對玻璃配方工藝掌握得不好,內畫鼻煙壺炸裂現象普遍。80年代采用光學玻璃為原料后,炸裂問題解決了,但造型及工藝的精細程度與清末時坯料仍有不小差距。20世紀90年代后期,內畫壺玻璃坯胎工藝才漸趨成熟,各種水晶材料也被普遍采用。古老的掏膛技藝在今天仍是制壺工藝的關鍵技術,精品依然鳳毛麟角。要想繪制出高水平的內畫鼻煙壺,必須具備較好的書法、繪畫基礎以及豐富的歷史知識和深厚的文學修養。現在不少有文化有才智的青年藝人進入這一領域,使內畫藝術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也使這門高雅藝術日臻完美。
現代高檔內畫鼻煙壺工藝精良,優雅別致,玲瓏剔透。鑒于它所用材料的稀有性和融合各種藝術的寬容性,這種藝術品愈加顯示出獨特的魅力。
清末名家內畫鼻煙壺大部分流入國外,現今國內只有少量保存。拍場上時有少量清末內畫鼻煙壺出現,且名家佳作價格昂貴。從20世紀90年代至今,新加坡收藏家已經成為支持與收藏現代內畫鼻煙壺的重要支柱,藏家多精通中國文化,他們的收藏幾乎囊括了中國現代內畫作品的精華。此外,歐美、港臺、日本等地也出現了一些現代內畫鼻煙壺的收藏家,他們均表現出對現代內畫藝術的理解和肯定。目前中國內地的現代內畫鼻煙壺收藏尚處于初期階段,除了少數藏家有系統地收藏之外,多數還沒有達到較高層次。隨著社會的發展、文化的進步,具有經濟實力的有識之士遲早會進入這個領域。
中國內畫鼻煙壺有4個流派:魯、冀、京、粵,目前發展最好的是冀派,有超過3萬的從業人員,由于藝術產業化的成功,內畫鼻煙壺成為出口大品種。中國內畫鼻煙壺的起源地是廣東省潮汕地區,但發展前景不樂觀。從收藏角度看,全國內畫鼻煙壺收藏重地為香港、臺灣地區,北方僅次之,而廣東的內畫鼻煙壺收藏卻非常薄弱。盡管內畫鼻煙壺目前價格仍未到高位,南北市場還有一定價差,廣東市場并沒有因為價格低于北方而全情接納內畫鼻煙壺,究其原因是廣東市場上的內畫鼻煙壺多為行畫,少有精品,大多數收藏者對內畫鼻煙壺并不了解,不愿意投入成本進行收藏。(文/圖 集雅軒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