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以上方法外,鑒別金銅佛造像贗品的方法還可以從年代造像、材質特征方面著手。一是看材質。金銅佛像有青銅、黃銅、紅銅和其它銅合金等,但不同時期的用銅是不一樣的,元代以前的銅佛一般都用青銅,也有一些紅銅制品,元代以后則出現了較多銅鋅合金的黃銅及純銅制作的所謂紅銅佛像,而在青銅上鎏金的佛像一般被稱為金銅佛像,黃銅佛像大多是不鎏金的;二是看標志、坐騎、手印和坐姿。佛像制造時十分嚴謹,造像的標志、坐騎、手印和坐姿都是很規范的,了解各個時期金銅佛像的不同特征,細心察看和對照,就可分清藏品是佛還是菩薩,是什么佛像和哪尊菩薩;三是看面相、體型和服飾。佛像的面部五官、身材比例、肌肉和衣紋特征等,風格是相近的,但面相還是略有區別的,隋代的佛和菩薩為半圓臉型,唐初起就變得稍瘦一些;四是看款式。款式是指佛像本身所固有的文字資料,比如銘文和題記等;五是嗅覺法鑒別。古代的金銅佛像或其它木質、陶瓷等材質的佛像,在長時期受人們供奉時被煙火所熏染過,或是長時期埋藏于地下,只要對其仔細進行嗅別,一般都可以嗅到煙火、發霉或發朽的味道,而現代仿制品則完全沒有這種味道,即便是有些偽品用煙熏或埋于地下等作舊方式處理,也難免露出破綻,或煙火味過濃,或泥土芳香太濃;六是采用化學方法鑒別。古代鎏金銅佛像大都局部有銹,在實驗室里用硫酸或鹽酸對銹進行溶解后,根據能否分解出銅離子或雜質離子,可以斷定是做銹還是自然銹。(文/圖 集雅軒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