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主席的藝術,這就是主席的大家風范,沒有酒桌上的面紅耳赤的爭論誰喝的多,誰喝的少,沒有抗議,最強烈的抗議,為什么你米高揚要挑釁我的不飲酒的底線,傷害我的身體健康的利益,還要藐視我東方民族的智慧等等。
只有和巨人站在一起,你才有可能成為巨人
中國有一個貓教老虎的傳統,那就是留一手。不一定是故意的,但絕對是為了自保的。過去武術傳承的時候,師傅為了將來徒弟不至于作亂犯上,始終會留一手絕活,將來可以一招制服徒弟。這樣一代一代的傳下來,最后,就只剩下花拳繡腿了。真東西都在一代一代的保留曲目中,丟失了。因此,獲得真傳的人,必定是少數。所以如果將第四代,或者第五代拳師掌門和第一代比較起來,就會發現,他得到的東西,要遠遠少于第一代的絕活,而且受到門派之爭,肯定會喪失很多具有個性的東西。
這也是中國那句諺語,富不過三代的一個非?,F實的證明。
那么怎么辦?只有與巨人站在一起,你才有課能成為巨人。相反的,如果只是“武大郎開店——高人不留。”最后,只能越走越矮,越做越低。但是為了體現自己的高大,就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將巨人說成矮子,將偉人描寫的猥瑣,將正確的變成錯誤的,將正義的涂抹成歪曲的。更可怕的是,為了掩飾自己的缺點,而將矮子描寫成高大,將猥瑣描繪成偉岸,將錯誤涂抹成正確,將歪曲的打磨成正義。這已經不是舍本逐末了,而是在掩耳盜鈴,自欺其人。
所以,還是那句話,和巨人站在一起,你就有可能會成為巨人。這也是一個真正的習武者,為什么會不遠萬里的到少林寺習武,真正的智者為什么都在思索世界的本源,而作為中國的真正想為人民服務的人,愛惜人民的人,都在研究毛主席的原因。
中國的韜光養晦,是低調的強硬,還是高調的虛偽?
在涉及中國利益的問題上,退一步,可能是技巧問題;退兩步,可能是技術問題;退上三步,那可能是戰術問題了。如果在所有的方面都是在退卻當中,這已經不是戰術了,而是戰略問題。當戰略問題出現失誤,后果是嚴重的?,F在人們非常提倡的是,韜光養晦,而在所有的提倡這個問題的人當中,缺少人提到這句話的前提,那就是有所作為。只有在有所作為的前提下,才能韜光養晦。如果沒有有所作為,而單純的將韜光養晦,是斷章取義,欺騙大眾。而且還要輔之以,癲狂般的宣傳,是唯恐別人不知。著更說明了,一些人在理論上的缺乏,在智慧上的低能。
當年,陳水扁為了一句:有效管理,積極開放;還是積極開放,有效管理;爭論了很長時間,就是要明確,誰才是主要的。誰才是這場權利平衡中的最終制約著。
就像往年,封疆大吏們在處理邊界戰事和皇帝派來的欽差一樣,到底是誰有最后的權利,誰能平衡最后的關系,誰才是一切問題的制衡者。
說白了,是有所作為制衡韜光養晦,還是韜光養晦制衡有過作為?此事不明,無從談起。
從主席飲酒,看韜光養晦之應該倒掉
有時候我們過多的注重自己不能或者不行的東西,而忽略了我們可以,我們行的東西。這也是中國一再被動的原因。如果按照西方的標準和理論,中國始終是處在弱勢的。因此就要逆轉或者扭轉這種局面,怎么扭轉呢?就是要提倡我們自己的理論,甚至是一句諺語也好。當然不是什么有朋自遠方來的諺語。最好也在是適時地的來一句,吃香的,喝辣的。將自己的優勢慢慢的提升上來,讓敵人主動的找你談判,最后來一次,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的游戲。
讓敵人的優勢,變成他自己的掘墓者。
當然,從被一些專家學者教授精英之流視為小事上,我們看到,太多的人正在將韜光養晦,當做擋箭牌,或者遮羞布,試圖掩飾自己的無能和弱智,甚至是短視,更甚者是為了掩蓋自己的私利,所以韜光養晦不但應該倒掉,而且要打入十八層地獄,永世不得翻身。只有這樣,也只有這樣,才能顯現出,那些虛榮表面下的小來!將君子還是佞臣一覽無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