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講,初上戰場的人,都會不同程度地出現一種心理變化,或舉止失措的表現。這種表現,對打過仗和沒打過仗的部隊,參過戰和沒參過戰的軍人,官和兵,老兵和新兵,是有很大差異的。軍人的心理變化在臨戰前、臨戰中、臨戰后的表現也不一樣。應當指出的是,臨戰前的心理變化或舉止失措的表現,如緊張、心慌、惶恐等與膽小怕死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精神狀態。當身臨其境,槍炮一響,或經歷過一場戰斗之后,這種心理狀態在大都人身上都會自動消除,隨之而出現的是安之泰然。所以,參戰的部隊往往打的戰斗越多,參戰時間越長,困難越多,任務越重,條件越艱苦,危險性越大,位置越靠前,其人員的心理素質反而越成熟、越穩定。
相對而言,打過仗的部隊比沒打過仗的部隊心理素質要好些;打過仗的人比沒打過仗的人心理素質要好些;靠前比靠后的人心理素質要好些;領導比士兵心理素質要好些;老兵比新兵的心理素質要好些。
作為戰場指揮員,如果不注意各個階段官兵的心理變化,根據不同階段,不同層次人員的心理表現,重視心理素質的教育,加強人員和戰場管理,事必出現不應有的傷亡。
戰場上的非戰斗減員,往往是二線部隊比一線部隊出的事故多;后方陣地比前方陣地出現的事故多;間接參戰的比直接參戰的出的事故多;兵比官出的事故多;新兵比老兵出的事故多;膽小的比膽大的出的事故多;馬虎大意的比小心謹慎的出的事故多;行動魯莽比嚴守規定的出事故多。
一個心理素質不成熟、不穩定的人,臨戰的心理表現主要為緊張、心慌、膽怯、不沉著、不冷靜,繼而是隨便和無所謂。心理素質的差異,影響軍人在戰場上的行為和對情況做出正確的處置。通常,戰場上對人員的管理沒有平時那么嚴格,指揮員多側重政治鼓動、計劃和任務的完成,忽視根據人員的心理變化而強化戰場管理,往往是在出事后才意識到嚴格戰場管理的重要性。各參戰部隊出現的非戰斗減員,都有一定的共性。從我部在老山輪戰期間發生的幾起典型事故分析,可以看出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沒有目標亂開槍。
這種情況通常發生在占領陣地后和擔任防守任務的初期,特別是初次接管陣地的人員。初次接管陣地的人員,對敵情和地形還不熟悉,心理處于高度警惕和緊張狀態。白天,由于視野較好,一般不會出現亂開槍的問題。而到了晚上,剛上陣地的人員,十天半月之內,大腦始終處于高度興奮和警惕狀態,大多數人都睡不著覺。所以每到夜間,一遇風吹草動,就有戰士開槍射擊。這種毫無目的的亂開槍,有的是誤認為有敵情,有的是為了壯膽,但大都數都是跟著瞎打,過槍癮。有時一個地方出現槍聲和手榴彈爆炸聲,相鄰陣地也跟著響起。時常出現整個陣地步槍、沖鋒槍、手榴彈等輕重武器響聲不斷,好像如臨大敵,令指揮員摸不準情況。
在戰時,彈藥一般都很充足,特別是防守的部隊,只要你想打,多的是。筆者曾注意到,在七九年和八四年作戰期間,我們使用的很多子彈,出廠日期都是五十年代的,比我們很多士兵的年齡還大。所以,我們有些初上陣地的官兵,不在乎子彈的節約。而在陣地上,沒有目標亂打槍,不但極易暴露目標,也容易造成誤判誤傷。后期輪戰的部隊,往往初上陣地就遇到越軍的大規模炮擊,我想這與亂打槍而暴露部隊換防企圖有一定的聯系。稍有作戰經驗的人也會看出,沒有戰事而槍聲大作的地方,不是有行動就是新部隊換防。作為對手來講,對不熟悉陣地的作戰的對象,趁機襲擊一下,何樂而不為。而這種亂打槍帶來的后果,恐怕是我們有些沒有作戰經驗的指戰員,在戰前沒有想到或預測到的。
二是:情況不明亂開槍
初上戰場或沒經歷過戰爭的人,經驗少,不少人在遇到突發情況時,往往驚慌失措,處置不當,造成難以返回的嚴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