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受傷的戰士來說,她們就是天使,就是女神
謹以此貼獻給參加過那場戰爭的女兵方塊的帽徽敬禮!
人們常說戰爭讓女人走開,在硝煙彌漫的戰場上,我們的確很難看到女性的身影。古往今來,我們把女人比作花朵,比作月亮,比作美玉……在人們的印象中,女人就代表著嬌嫩柔弱,她們是一個需要保護的群體。而男人則是血與鐵的象征,男人的血管里天生就流淌著戰斗的血液。像古希臘時代的斯巴達人,古羅馬人,中國的秦人,男性就是為戰爭而生的。要證明自己是真正的男人,最好的方式就是在戰場上,在和敵人血與火的廝殺中證明自己。所以一提起戰爭,人們自然會想起在疆場上搏殺的將士,想到那些充滿男人氣概的勇士和英雄。
如果你認為戰爭僅僅是男人之間的較量,那你就錯了,可以說,女性的身影遍布在戰爭的每一個角落。
讓我們回顧一下20年前發生在法卡山,發生在老山,發生在芒街的那場中越之戰。回顧一下在那場中國人民的自衛反擊戰中女性的身影。
戰爭中的女性一------女兵
在戰爭中,女兵的角色主要是負責通訊保障,戰場救護,雖然她們不直接參與戰場的廝殺,但是正是因為她們的存在,前方的消息才能暢通無阻得傳遞到后方,最前沿的部隊才能及時得到后方的炮火支援,掃清前進路上的障礙。因為她們的存在,前方受傷的戰士才能得到及時的救治,她們挽救了無數戰士的生命。而談到危險,女兵們常常需要冒著炮火,到最危險的地方,把被敵人炮火炸斷的通信線接上,她們需要到最前沿,將受傷的戰士護送到后方。她們和男兵一樣,經受住了戰火和死亡的考驗。為了祖國和人民,她們付出的和男兵一樣,包括自己的生命。在祖國的南疆,留下了女兵們的身影,也長眠著我們年輕美麗的女兵。
被譽為"戰場女神"的解放軍護士劉亞玲
被稱為"戰地上的九姐妹"的某部電話班,榮立集體一等功
女通訊兵就像是戰場上的"信鴿",在戰斗之余,她們還為戰士表演節目
還有女民兵們,她們在后方配合著前線的作戰
陜西高校慰問隊的女大學生,在電話里一邊哭著,一邊唱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