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孫鎮坪)日前,走進鎮安縣達仁鎮盛起蠶桑專業合作社,看到一排排蠶蔟上掛滿潔白的蠶繭。“我們合作社今年共育小蠶260張,三齡時發放到蠶農和各生產大戶及扶貧工廠,目前已經陸續結繭,再過幾天就可以賣了。”合作社法人代表章晉禮說,“今年蠶繭的價格預計在每斤26元左右,一張蠶能結50公斤左右的繭子,我自己也養了13張春蠶,估計能收入近3萬元。”
俗話說,懶養豬、勤養蠶,35天見現錢。達仁鎮玉泉村6組貧困戶張祖文養了2張蠶,從小蠶到結繭,約一個月時間,預計可收入4000元;楓坪村三組李金和今年養了3張蠶,通過小蠶共育,到三齡時自己喂養,加上在合作社務工,總收入有上萬元。
近年來,達仁鎮圍繞種好一株桑、養優一粒繭、盤活一片地、致富一方人的發展思路,充分發揮蠶桑產業在農民增收致富中的骨干作用,加大扶持力度,加強指導服務,大力推動蠶桑產業發展,各村成立蠶桑產業服務隊,并組建了24個蠶桑產業專業合作社,培育5張以上的養蠶大戶56戶,實現了“政府搭臺、蠶農唱戲”的組織體系,為蠶桑產業后續發展提供了組織保障。養蠶發種總量迅速擴張,2017年栽種桑苗250萬株,養蠶1500張,實現產值240萬元。
達仁鎮黨委書記李興斌介紹說:“蠶桑產業是保護生態的‘綠銀行’、脫貧致富的‘金飯碗’,全鎮基本實現蠶桑產業適宜區家家都栽桑、戶戶都養蠶,我們按照‘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蠶桑一體化經營模式,引導鼓勵桑農以桑園、資金、勞動力等要素入股,將貧困戶連在蠶桑產業鏈上,把產業連在合作社和企業之中,助推脫貧攻堅、促進農民增收。”據悉,達仁鎮今春已栽種桑苗163萬株,養蠶發種905張,目前已結繭上市,預計可收入230萬元,帶動290戶貧困戶實現穩定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