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夏季 何獻國
“侯成群回家了!侯成群回家了!”當洛南縣景村鎮楊坪村的村民奔走相告,在村里到處傳播這一消息的時候,人們才知道,音訊全無達30年之久的侯成群還活著,而且在新疆得到了親人般的關懷和照顧。最近,他如愿以償地從千里之外的新疆回到了日思夜想的洛南老家。
1 緣結異鄉熱心人
故事還得從頭說起。今年66歲的侯成群,原本是洛南縣景村鎮楊坪村一個老實巴交的農民,30年前的1988年去新疆打工謀生,在一次搬家的過程中,他把唯一能證明自己身份的身份證給弄丟了。從此,他和家人失去了聯系。
多年以來,他一直在新疆博州市的城郊、農村等地打零工,也非常迫切地想回一趟陜西老家,但苦于一沒有錢,二沒有身份證。沒有身份證,就意味著無法買到從新疆回陜西的車票,所以,他回家的夢想始終無法實現。
2017年,這個千載難逢的回家機會,終于讓他等來了。3月的一天,到處打短工、居無定所的侯成群生病了。由于沒有身份證,很難找到工作,租住的房子也好幾個月沒有交房租了,房東實在不愿讓他再住下去了。
那天,侯成群漫無目的地在街道上“流浪”,無意中,他看到了街道邊的墻上掛著博州市很多道德模范事跡的宣傳展板,其中有一個叫阿不都賽買提·依侖巴依的道德模范,引起了他的注意,因為阿不都賽買提·依侖巴依曾經救助過許多和自己境遇相似的人。
阿不都賽買提·依侖巴依是新疆雙河市八十六團五連的維吾爾族人,今年61歲,家里除過妻子,還有3個孩子,日子過得也并不怎么富裕,但是他有著熱情豪爽、仗義執言、樂于助人的秉性。從新疆博樂市皮革廠退休后,他開始熱衷于街道、社區的公益事業,不管誰遇到大大小小的困難,只要讓他知道了,他都會熱心參與其中,并且一管到底。2015年,他被評為博州市第四屆道德模范,當地人都稱他“熱心人阿不都賽買提”。
于是,侯成群決定去找阿不都賽買提·依侖巴依,想讓他給自己幫忙解困。經過四處打聽,侯成群終于找到了阿不都賽買提·依侖巴依的家,向他說明了自己的情況。
這位高大溫和、滿頭白發的維吾爾族老人,的確是一位熱心腸的漢子。當他看到衣衫襤褸、身材矮小、體質瘦弱、臉色蠟黃的侯成群時,便頓生同情之心,立即將他請進自己的家里,給侯成群換上自己的衣服,倒上奶茶,拿出馕餅,熱情款待,就像對待遠方來的貴賓一樣,讓侯成群一下子感受到了家一般的溫暖。
在侯成群吃飯的工夫,熱心的阿不都賽買提·依侖巴依又去給他買回了感冒藥,并熱情地對他說:“老侯兄弟,以后這兒就是你的家了。如果有啥困難,你盡管給我說。”看著侯成群忐忑不安的神情,他又安慰道:“不論誰,都會遇到困難的。你一個人遠離家鄉,更需要有人來照顧。”
從那以后,侯成群就免費住進了阿不都賽買提·依侖巴依的家里。這位好心的維吾爾族兄弟不僅管著侯成群的吃和住,給他零花錢,還幫他在附近找一些零工來打,讓侯成群重新對生活充滿了信心。
2 親民愛民“訪惠聚”
在阿布都賽買提·依侖巴依的熱情幫助和精心照管下,慢慢地,侯成群的身體狀況和精神狀態都有了極大的好轉,他又一次開啟了自己的新生活。
但是,由于沒有身份證,不管干什么事情,還是很不方便。同時,侯成群也十分想念分別了30年的陜西親人。“我離開家時,兒子才4歲。后來,妻子生病去世了,兒子就讓岳父岳母帶著。算起來,他今年應該已經34歲了,不知道現在見到我,還認不認識。”一說起兒子來,侯成群的眼睛就泛紅,此情此景,阿不都賽買提·依侖巴依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更記在腦海里。
于是,阿不都賽買提·依侖巴依下定決心要幫助侯成群,讓他回家和親人團聚。他帶著侯成群找到了師市駐八十六團五連的“訪惠聚”工作隊。這個工作隊相當于志愿者服務隊,是由一些富有愛心、樂于助人的志愿者組成的。
“訪惠聚”工作隊非常重視這件事,隊員們安慰侯成群說:“您盡管放心,我們一定幫您解決好回家這個老大難問題。”工作隊員們先帶著侯成群來到慶達拉邊防派出所,核查他的戶籍及身份信息。通過網上查詢,竟然沒有查到侯成群的戶籍信息,沒有戶籍信息,就無法補辦身份證。
是因為侯成群離家太久,當地戶籍部門長期聯系不到本人,而注銷了他的戶口,還是另有其他原因?這一切只能等到侯成群自己回到洛南老家去查個清楚了。
“訪惠聚”工作隊員看出了侯成群的焦慮情緒,一邊安慰他,一邊派專人與侯成群一起,奔走于民政、救助等部門。經過各方積極、共同的努力,最終,幫助侯成群辦好了回洛南老家的購票證明信和乘車證明信。
“只要他能回到老家找到親人,就可以去當地戶籍部門補辦戶籍和身份證,以后就可以自由出行了。”師市駐八十六團五連“訪惠聚”工作隊隊長余加城欣慰地說。
候成群終于可以回老家了,阿不都賽買提·依侖巴依也為他感到特別高興。
這種助人為樂的事情,阿不都賽買提·依侖巴依已經做了很多次,認識他的干部群眾都對他贊不絕口。
3 千里陪同回家鄉
2018年4月5日,是一個讓侯成群終生都難以忘懷的日子。
這天一大早,“訪惠聚”工作隊的隊員們和阿不都賽買提·依侖巴依一家,以及周圍的鄰居20多人都來給侯成群送行。
“老哥,來,你拿著這些馕路上吃,再給你200元錢路上用。”
“兄弟,給你100元錢,在路上買點飯吃。”
“老侯,這是一點水果,帶到火車上吃吧。”
接過大家送來的錢和物,侯成群眼睛濕潤了,他激動地說:“雖然我現在特別地想回老家,想快點見到兒子和老家的親人,但是,你們才是我真正的親人。如果在陜西老家找不到兒子,或者兒子不肯收留我,辦好身份證后,我還會回來的。因為新疆就是我的家,這里有為民辦實事的‘訪惠聚’工作隊,還有親兄弟一樣的阿不都賽買提·依侖巴依和好鄰居們。”
第二天,在博州市城南汽車站,侯成群眼含熱淚,向送行的師市駐八十六團五連“訪惠聚”工作隊隊員們揮手告別:“謝謝你們,我很快就會回來的,這里有我溫暖的家。”
為了確保侯成群能順利地回到陜西老家并找到親人,阿不都賽買提·依侖巴依決定陪同侯成群一起回家。一路上,他對侯成群更是照顧有加,侯成群的吃飯、住店費用都由他全包。因為劇烈的高原反應,侯成群幾次嘔吐得不省人事,阿不都賽買提·依侖巴依不嫌臭不嫌臟,像照顧自己的親人一樣,給他又是擦來又是洗,還端吃端喝,讓侯成群感動不已。他甚至忘記了失去親人和家庭的痛苦,眼前這個善良熱心的新疆人讓他感到踏實、親切和溫暖。他一再地對阿不都賽買提·依侖巴依說:“回到老家,料理完家務事后,我還是要回新疆的。”
輾轉奔波3000里的旅途,對于侯成群來說既漫長又短暫。三天三夜,下火車,坐汽車,侯成群終于回到了洛南老家。一踏上洛南的土地,侯成群忍不住失聲大哭起來,這3000里漫漫回家路,竟讓他走了30年。
阿不都賽買提·依侖巴依是第一次來到陜西,人生地不熟,語言交流也有障礙,但是這個熱心人硬是克服了水土不服、人地兩生的巨大困難,把60多歲的侯成群順利地送回了老家。
4 “黑戶”生涯結束了
一到侯成群的老家洛南縣景村鎮,阿不都賽買提·依侖巴依顧不上旅途勞累,徑直帶著侯成群找到了景村鎮黨委、政府,在鎮黨委、政府的積極幫助下,第一時間聯系到了景村鎮派出所,派出所的戶籍人員詳細地了解了侯成群的情況后,才告訴了他事情的原委:由于他長年出門在外,長時間沒有和家里聯系過,派出所以人員失蹤為由吊銷了他的戶籍,現在他既然回來了,就可以立即申請重新辦理戶籍、身份證等事宜。派出所的戶籍人員在最短的時間內,以最高的效率,給他落實了戶籍,辦理了身份證。至此,侯成群30年的“黑戶”生涯宣告結束,而新疆一個熱心腸的退休職工阿不都賽買提·依侖巴依的名字以及他助人為樂的故事,則在陜西省洛南縣景村鎮的一個偏遠山村楊坪村傳播開來。
收留侯成群,幫他找工作,奔走新疆多部門、單位證明他的身份,幫忙開證明信,買車票讓他回家,阿不都賽買提·依侖巴依助人為樂的事跡及精神,很快贏得了社會各界的贊譽和廣大群眾的認可。新疆《北疆開發報》以《這里有我溫暖的家》為題,用了一個整版的篇幅,報道了阿不都賽買提·依侖巴依和新疆師市駐八十六團五連“訪惠聚”工作隊熱心幫助侯成群回家的故事。
一個孤獨寂寞、無依無靠、四處流浪的漢族老人,在新疆得到了以阿不都賽買提·依侖巴依為核心的一大群異鄉異族人的熱心幫助,這種幸福感、自由感、超脫感,遠遠勝過了他回家尋親、探親的喜悅和快樂。這份不是親情勝似親情的情誼,讓侯成群以及我們看到了生活里有最寶貴的東西,在人和人之間閃光、傳遞。
5 兩面錦旗謝恩人
阿不都賽買提·依侖巴依千里護送侯成群回家的感人故事,在洛南縣景村鎮迅速傳開,人們深深為他的善行義舉而感動。景村鎮黨委、政府高度贊揚了阿不都賽買提·依侖巴依助人為樂的崇高品質和精神,并且號召全鎮人民尤其是青年一代,要把助人為樂、孝老愛親的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永續傳承、發揚光大。
為了感謝阿不都賽買提·依侖巴依對景村人民的熱心幫助,景村鎮黨委、政府和楊坪村村委會分別制作了一面錦旗,贈送給了阿不都賽買提·依侖巴依。錦旗上寫道:“大愛無疆助孤老,民族團結一家親。”這短短的14個字,高度濃縮并概括了阿不都賽買提·依侖巴依助人為樂的善行義舉和人格魅力。
這個美麗動人的故事,在新疆和陜西兩省區之間架起了一道友誼的橋梁,并且必將在新疆和陜西兩省區之間傳為佳話。阿不都賽買提·依侖巴依的善行義舉,為增進漢維兩族人民的團結和友誼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的這種助人為樂的崇高品質和精神,必將匯聚成強大的正能量,在民族大團結的征途上,一路花開,繽紛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