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朱書海

紅色基因
1936年9月上旬,由于中央紅軍從川西北向陜甘寧邊區進發,且陜南之敵大部西調,10月初,紅七十四師一團和五團進至商南縣梁家墳,與陳先瑞率領的六團會合。會合后,六團已全殲趙川民團,擊斃民團頭子趙六娃,并且消滅了山陽西照川和鄖西縣民團一部,梁家墳一帶形勢比較穩定,于是,紅軍集中在大山深處的梁家墳整訓。整訓期間,部隊在趙川、石柱河、余家棚、十里坪、白魯礎、小川、四十畝地、馬家坪等地發動群眾打土豪、鬧平產,成立蘇維埃,擴大紅軍。10月下旬,紅軍進入丹江兩岸活動,消滅反動民團,宣傳抗日反蔣,首次在商南播下了紅色種子。
國共對峙
11月中旬,紅軍奉命進至富水關以東,駐扎在富水戴家溝和與其相鄰的河南省西坪鎮羅家莊。11月14日(農歷十月初一),東方天邊剛剛泛紅,國民黨公秉藩部別動大隊和商南縣保安團2000多人,在公秉藩的指揮下,從商南縣城坐汽車沿長坪公路向紅軍七十四師陳先瑞部撲來。師長陳先瑞發現來犯之敵是國民黨的校尉軍官大隊,在戰前斬釘截鐵地鼓舞戰士們說:“我們面前的敵人是國民黨軍官隊,同志們要鼓足干勁狠狠地打,打死一個當兵的等于消滅敵人一個排或一個連,打死一個當官的等于消滅敵人一個營或一個團,我們要與富水關共存亡,與敵人決一死戰的時機到了!”說完,陳師長作了全面的戰略部署,即一連警戒西坪,三連沿長坪公路北側山梁向西迂回切割敵軍,五、六連搶占桑樹公路北側(洋淇嶺)山頭上的寨子,一連和特務連占領河溝以南公路南邊的大樅樹山包,隱蔽在山包背后的岔溝槽里……
富水關是淺山丘陵地帶,距商南縣城10公里,是出秦入豫達楚、毗鄰陜西、河南、湖北三省八縣重要門戶。所謂富水關,即河南連秦處(今界牌秦豫亭)為第一關;再沿入陜第一村桑樹村上行1.5公里,有一慢坡土地嶺,此嶺并不高,但山重水復,道路曲折拐彎,為第二關。因此,富水關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
國共對峙,大戰在即,但戰事瞬息萬變。就在五連和六連搶占洋淇嶺山頭制高點寨子時,受到盤踞在寨子里的別動隊強火力的阻擊,攻了幾次都沒有打下來。這時,陳師長立刻召集五連連長和六連連長商議:由五連首先占領東面山包后發起佯攻,以吸引或壓制敵火力,掩護六連從正面攻打。陳先瑞親自帶領四連也投入搶占洋淇嶺寨子的戰斗。五連順利地占領了寨子以東的兩個小山包,四連在五連左翼搶占了洋淇嶺對面的大樅樹包,4挺機槍瞄準寨子里的敵火力點,順著北坡一條曲折的山槽向寨子攻擊,寨子里的敵人慌了手腳。趁此機會,五連連長孫光帶領兩個排避開敵人火力,順著平緩的北坡攻進寨子,四連也從東面山坡攻上了山頭。四、五連分別攻進東、北寨門后,敵欲從南門逃跑,被攻上半山腰的六連一陣狠打,縮了回去,只好從坡勢很陡的西門連滾帶爬地退了下去,寨子里拋下了別動隊和保安團的十幾具尸體。
紅七十四師占領寨子的同時,一連、三連和特務連已將公路上的敵人分割成數段,各個殲擊,那棵百年大樅樹在微風中颯颯作響,仿佛是在慶祝陳師長決戰富水關的偉大勝利,而丟盔卸甲的公秉藩部見情況不妙,急忙收兵向富水關土地嶺上撤退。我軍追至謝家店,敵敗退至分水嶺,向西逃竄,進入下一個我軍設下的埋伏圈,陳師長下令停止追擊。打掃戰場時,陳先瑞師長親自在謝家店石橋下活捉了一名別動隊中校軍官。
此次戰斗,斃敵100多人,俘獲敵人100多人,繳獲二十響駁殼槍54支、機槍7挺、步槍100多支。
富水關決戰,以我七十四師獲得決定性勝利、國民黨別動大隊公秉藩兵敗如山倒而宣告結束。
薪火相傳
中華民族歷經坎坷英勇不屈,中國故事波瀾壯闊精彩紛呈。為了讓后輩永遠銘記富水關決戰的真實場景,商南縣委、縣政府在富水鎮謝家店原戰場遺址上建起了一座飛檐翹角、古色古香的富水關戰斗遺址紀念亭,亭中的碑文記錄了那次戰斗的激烈場景。此亭與下行1.5公里的秦豫亭,再下行約10公里的河南省西峽縣西坪鎮八廟街及馬鞍橋西山上的抗日戰爭勝利紀念亭,形成了如今“312”國道線上的紅色旅游景點和各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富水關戰斗遺址紀念亭建起后,出豫入陜第一村富水鎮桑樹村桑樹明德小學全體師生經常列隊高舉校旗、國旗到紀念亭前緬懷先烈,講述當年戰斗故事,讓紅色基因凝固歷史、薪火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