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解放初期,胡愈之籌辦了著名的《光明日報》,并擔任該報首任總編。在“新政協”會議召開之時,胡愈之通過《光明日報》,參與、記錄、見證了“新政協”從籌備到召開的全過程,并發表了自己的觀感。這些內容,在今天讀來,仍然可以感受到建國初期的“新氣象”、“新作派”,感受到人們對未來的無限向往……
1949年6月15日,“新政協”的籌備會在北平宣告成立。經過五天會議,“新政協”的準備工作初步完成。就在20日這一天,時任《光明日報》總編的胡愈之,立即寫下了一篇慶賀文章《全國人民大團結 民主建國第一步》:“全中國人民都希望有這么一天。這么一天已經到來了。”
“一部新的歷史正在開始”
對于“新政協”籌備的順利進行,胡愈之認為:“這不是一件小事,這是天大的事情。因為這表示全中國人民破天荒第一次大團結,向民主建國的大路,跨上了第一步。”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中國人民要求建立人民自己的政權,是好多年以前的事了。”然而,“中國自辛亥革命、二次革命、北伐戰爭到抗日戰爭,都不能完成民主建國的工作。”現在,“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為全國民主黨派,進步團體,愛國人士所共同支持的反封建主義,反帝國主義,反官僚資本主義的英勇斗爭”已基本勝利,“因此中國民主建國,已經鋪平了道路,清除了橫在道路前面的主要障礙物。中國要建立人民自己的政權,建立人民自己的國家,即使還有一些困難等待克服,客觀上的可能性卻完全存在了。”
對于“新政協”籌備會的召開,胡愈之認為,它至少表現了兩個重要特點:第一,它表現了空前的團結。“參加新政協的二十三個單位,包含了中國各主要民主黨派與無黨派民主人士,包含了四個革命階級: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與民族資產階級,包含了人民解放軍工農青婦學各團體的代表,以及產業界,文化界,教育界,少數民族與海外華僑民主人士。……籌備會本身已經表現了全國人民大團結……它將真正代表全國最大部分的人民大眾。”
第二,胡愈之認為:它表現了空前的一致。“在會議期間,出席代表發表意見,十分熱烈和踴躍。各方面雖提出各種不同意見,但經過會內辯論與會外協商之后,到最后提付表決,都得到了全場一致通過。大家都相信見解可有不同,而革命的路卻只有一條。這種協商方式和要求一致的精神,在中國政治史上還是初步的試驗,卻已經得到圓滿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