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4年6月,我國6.32億網民中,手機使用率已達83.4%,首次超過傳統PC上網比例,移動終端已成為國人上網獲取信息最主要的手段。
“傳統媒體受眾正在大規模轉向新興媒體,用戶的流失,對長期依靠‘二次銷售’受眾注意力的傳統媒體來說,一定會帶來收入、利潤的大幅縮水。”國家行政學院社會和文化部高級經濟師郭全中這樣描述傳統媒體的生存現狀。
“新興媒體的裂變式發展,改變了傳統的輿論引導和傳播格局,輿論生態更加復雜,給新聞宣傳工作帶來全方位、深層次的影響。”新華社副社長慎海雄這樣判斷當前的輿論生態。
擴大主流聲音傳播范圍,占領新興輿論陣地,已成為擺在傳統媒體面前的重大課題。從2013年召開的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到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再到《指導意見》的出臺,中央多次明確要求加快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一體化進程。
勇敢試水:
各路媒體各顯其能
從2014年1月1日發行了15年的《新聞晚報》休刊,到半年后的7月22日“澎湃新聞”正式上線,一退一進間,上海報業集團的媒體業務部署恰是我國傳媒領域深刻變革的一個縮影。
從2012年7月法人微博開通,到2014年6月新聞客戶端上線,“人民日報已從過去的一張紙演變為融合多種傳播形態的現代化全媒體矩陣。”人民日報新聞協調部負責人介紹說。
2014年10月25日,光明日報宣布成立“融媒體中心”,即將把分散的內容資源、采編隊伍、采編發流程、產品形態、傳播渠道、技術解決方案、市場對接等,整合到統一的融媒體平臺上。
500萬,這是中央電視臺“央視新聞”2012年底初創時的新媒體用戶數,2014年末,這個數字已經超過1億。
浙江日報報業集團提出“新聞+服務”概念——“用服務集聚用戶,以新聞傳播價值;新聞免費,服務收費”;上海文廣集團改制設立國有獨資上海文化廣播影視集團有限公司,重組完成后的上市公司成為文廣集團統一的產業平臺和資本平臺……在現代科技的推動下,不少中央與地方主流媒體勇敢地走在了媒體融合“試水者”的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