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文化創意產業,關鍵是要牢牢把握創新和融合兩個方面。在緊緊抓住技術、產業、創意創新的同時,怎樣更好地實現“文化”與其他產業的跨界融合?又如何搭建一個讓中華傳統優秀文化自覺自信地走向世界的平臺?2014年北京第九屆文化與創意博覽會為我們帶來了寶貴啟示。
★魅力獨具文博會
日前,北京文化創意博覽會主場活動在北京圓滿落幕。作為文化創意產業的風向標,本屆博覽會的主題為“推動文化創新,促進產業融合”。據不完全統計,文博會期間,共簽署文化創意產業產品交易、產業園區建設、項目投資、銀企合作等協議總金額達1054.56億元人民幣。
文博會期間舉辦了150多場文化創意主題活動,吸引了來自海內外文化創意產業及相關業界的123萬人次參會。文博會官方網站的訪問量達110萬人次,中國國際展覽中心接待各界觀眾22萬人次。40多個場次的產品專場推介交易活動,引來海內外1.2萬客商到會洽談交易。
與往屆相比,本屆博覽會節儉務實,專業化、市場化、品牌化、國際化水平全面提升。企業市場化主體地位更加突出,市場導向更加鮮明。活動展現了中國文化創意產業傳承創新、跨界融合的新面貌,推進了大批高端產業項目的新合作,搭建了文化服務市場的新平臺,傳遞了引領產業發展的新信息,彰顯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向世界的新活力。
▲跨界融合新常態
從之前的傳統行業紛紛涉足到金融資本的大量融入,再到互聯網絡時代的新科技與文化產業的交織融合,跨界融合越來越呈現出多元化、立體化的格局,中國文化創意產業正逐步向現代化邁進。
文博會上,文化與科技、旅游、金融等產業深度融合而衍生的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比比皆是。新華社發布的 “新主流、新媒體”客戶端、國廣控股集合旗下媒體子公司推出的“你好,中國”App、“中華軍事”E-magazine等移動互聯產品,展現了“新媒體、新力量”。知識產權出版社推出的圖書自助出版平臺,實現了圖書從投稿到發布的全部流程自動化、數字化,實現了紙質圖書、電子圖書同步出版。航天數字傳媒的衛星數字書屋,構建了全媒體、全終端、智能化數字傳播網。
中國電子學會副秘書長劉明亮表示,“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在緊緊抓住技術、產業、創意創新的同時,更要抓住各方面的融合”。目前,中國的文化創意產業在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手段,將創意設計融入傳統文化,打造優秀文化創意品牌的同時,依托互聯網時代高度繁榮的新媒體,借助多形式的資金融通渠道,形成了文化與各產業交錯融合、互推互助、良性循環的發展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