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當畫紙,小童精彩手筆引來行人駐足
1919年,黃昌澍出生于浙江省平陽縣北港南湖農村一個勤儉殷實之家,良好的家庭背景為他少時的教育打下堅實的物質基礎。童年時代的黃昌澍喜歡繪畫,他常用火炭做畫筆,照著家中墻壁上懸掛的人物、花鳥圖作畫。黃昌澍也常常到外面去畫,院子里、打谷場,只要有一小塊空地,就能當他的“畫紙”。有一回,他在離家不遠的后街曬谷場上畫人騎馬,由于畫得栩栩如生,惹得往來行人駐足觀看,嘖嘖稱奇。黃昌澍因為畫畫出了名。
1926年,父親將黃昌澍送進了小學,在學校里,黃昌澍不僅手工、美術出類拔萃,讀書成績也十分優異。見到兒子是塊讀書的料子,做裁縫的父親非常高興,萌生了讓兒子讀美專或者大學的想法。
1932年,黃昌澍考取浙江省立第十中學(翌年改名溫州中學)初中部。溫州中學實行嚴格的淘汰制,學生中、英、數三門功課有一門不及格就要留級,二門不及格退學,三門不及格開除學籍;連年留級的,退學;隨地吐痰的記大過一次,吸煙者退學。黃昌澍的初中同班同學,入校時100人,畢業時僅剩50人,其中一半還是上一級班上留下來的,因此實際畢業的一同入學者只有二十來人。初中畢業后,黃昌澍考取溫州中學高中部。等到1938年他高中畢業時,抗戰已經進入第二年,華北和東南各大城市均已淪陷,黃昌澍想上美專和大學的夢想一時難以實現。不得已,黃昌澍應聘到一所小學當老師,教授美術、手工和地理課。
不忘初衷,考入英士大學農學院
1939年夏,浙江省在麗水創辦省立“戰時大學”,設農、工、醫三個學院,黃昌澍得到消息后,報考了該校的農學院。這年十月,他和其他近百名青年學子一起,成為了該校大一的學生。開學后,學校改名為“英士大學”。雖然招收的學生都很優秀,但當時的英大師資、設備、圖書都很缺乏,教學質量不如人意。1940年春,浙江郵區招考郵務員,在麗水設考點,英大學生紛紛報名,黃昌澍也報名參加,結果被錄取。黃昌澍休學一年,進入郵局工作。
1941年夏,英士大學遷往設在松陽縣的浙江省農業改進所所在地,借用該所的設備和師資。黃昌澍進入新成立的畜牧獸醫系學習。1942年,金華陷落,英大被迫遷徙,黃昌澍也隨著學校多次遷徙。由于學校所處的地方多是崇山峻嶺,交通不便,物資、設備各方面都欠缺,學生晚間自習都是用桐油燈。
1944年,黃昌澍大學畢業。第二年,他被英大聘用,留校工作。這年8月,抗戰勝利,英大先后遷往溫州、金華兩地。到了金華以后,英大有了一個比較成規模的牧場,畜牧專業出身的黃昌澍被派去管理牧場。在牧場,他和工人同吃住,每天和牲畜打交道,獲得了許多寶貴的實踐經驗,為他以后的科研和教學積累了寶貴的資料。